市中区老旧小区改造成效显著 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

大众网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9月24日,市中区召开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新闻发布会,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垎塔埠街道、文化路街道、相关科室负责同志参加,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永民介绍了市中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工作情况。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推进,市中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自“十四五”以来,市中区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住建部门的决策部署,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实施“惠民实事”的重要抓手,全面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截至目前,市中区累计改造老旧小区354个,建筑面积约620万平方米,惠及26万居民,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序时进度。2024年,市中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涉及小区67个,总建筑面积104.8万平方米,居民楼房807栋,涉及居民10960户。目前,所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预计年底前全部完工。

市中区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确保改造工作符合实际、贴近民需。改造前,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建立档案台账,合理制定改造计划。改造中,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结合小区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发挥群众自治作用,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改造后,及时组织居民开展满意度测评,确保改造项目质量。市中区根据老旧小区的不同基础条件和群众需求,制定差异化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类型小区,实施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改造。同时,挖掘内部资源,创新改造模式,集约利用资源,增加老旧小区配套服务用房,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市中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清理违建,还结合群众需求增加绿地、公共停车位、文化长廊等设施,提升小区宜居程度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新增了社区用房、物业用房、路灯、环卫设施、停车位、消防设施、充电桩、健身器材、视频监控和无障碍设施等,打造生态巷、休闲长廊、文化公园,提升小区整体面貌。市中区强化老旧小区后期管护,探索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推行“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提升物业管理水平。确保改造后的老旧小区不仅改得好,更要管得好。

下一步,市中区将继续精心组织,聚民意、促落实,确保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定期组织居民代表议事会,建立反馈渠道,邀请居民作为监督员,坚持建管结合,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确保改造成果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

随后,与会领导回答了记者提问。

1、记者:请问当前市中区哪些小区符合老旧小区改造范围?需要达到什么条件才可以申报呢?

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永民:目前国家、省级、市级出台的老旧小区改造相关政策中,都对改造范围有明确定义。城镇老旧小区主要是建成于2000年以前、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区政府可以根据国家年度计划申报要求,逐步将2005年底前建成且亟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纳入改造计划。目前,我区改造的老旧小区基本都是200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十四五”期间,将逐步把2005年底前建成的既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又符合条件的小区纳入改造计划。申报的基本程序由街道组织社区将符合条件小区上报区住建局汇总,我局并会同发改、财政部门审核后,将项目清单报市住建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审核,市里审核后报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批准后列入改造计划进行实施。

2、记者: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有哪些经验和亮点工作?

市中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程科副科长 刘聪聪:老旧小区改造以来,我区立足改善民生,本着“群众有所呼,我必有所应”的指导思想,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抓手,作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一是针对堵点做减法,拆除违法搭建。结合“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充分发动群众,开展老旧小区历史遗留的存量违法建设全面清理行动,重点对小区内外各类违法搭建进行拆除,对破坏或占用绿化的菜园子进行全面清理,对窗改门、违法广告牌等店面进行规范整顿,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73处、面积1.5万平方米,清理私开菜园586处、面积1.3万平方米,整治乱堆乱放垃圾2.5万立方米,整改规范店面316处,为搞好改造腾出了空间,打下了基础。

二是突出差异化改造,补齐民生短板。根据老旧小区基础条件不同,建设年代不同,群众需求不同的实际,定制差异化解决方案。对于“功能缺失型”老旧小区,按需规划设计,统筹路面、外墙、路灯、排水设施等配套设施开展基础类改造;对于“功能完善型”老旧小区,在达标基础上增加线路规整、绿化等内容,实施完善类改造;对于“功能提高型”老旧小区,在功能完善基础上实施门禁、快递柜等优化改造,弥补公共服务设施缺项,实施提升类改造。同时结合老旧小区特点和实际,创新改造模式,集约利用资源,对户数较多、面积较大的老旧小区,充分挖掘内部闲置资源,通过置换、转让、腾退等多种方式,增加老旧小区配套服务用房,统筹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内容。

三是创新推出“惠民平价充电桩”项目。作为枣庄市的老城区,市中区多数小区建成年份较早,受制于基础设施落后、供电容量配置不足、公共车位无法提供车位权属证明等因素,无法建设个人充电桩,且存在“私拉乱接”充电乱象,安全隐患突出,充电矛盾日益凸显。为打破小区居民“充电难、用电贵、维护差、不安全”的困局,市中区多个部门联合探索“惠民平价充电桩”建设路径,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的契机,充分征求各方意见,通过多次现场勘查,已在檀景嘉园等6个老旧小区试点建设惠民平价充电桩。采取“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的模式,为居民提供“平价、安全、优质、便捷”的充电服务,打通老旧小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最后一百米”。

3、记者:文化路街道作为城区主要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如何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改造需求?

市中区文化路街道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主任 胡晓伟:文化路街道地处城区中心位置,老旧小区众多,在2024年全区旧改项目中,文化路街道共有27个改造项目,占全区改造计划的40.3%,体量大。文化路街道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全力打造“小而精,秀而美”的生态、宜居小区。居民是小区的使用者,他们的需求直接反映出居民日常生活的痛点和堵点。我们在改造前期,组织发动社区对旧改小区进行民意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收集居民对于小区基础设施升级、公共空间利用、配套服务增设等各方面的想法。街道城建办对居民需求进行梳理分类,及时向区住建局反馈小区居民意见,在改造过程中尽可能把大多数居民的核心诉求融入项目改造中。例如,在中兴花园小区改造前,居民提出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通过在改造中增设长者食堂,解决了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就餐难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这类群体生活的便利性。同时,有居民提出增加停车位的需求,在改造中合理规划停车位,充分利用小区现有空间,提升改造绿化区域,整合闲置空地进行平整和硬化,在保证一定绿化面积的同时为中兴花园小区增加停车位210个,既优化了小区环境又解决了居民停车难的问题,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小区改造带来的便利。又如,北龙头老区建成年代较早,因前期管理不善,违章搭建较多,导致内部道路狭窄,消防车无法通行,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加之下水管道年久失修,时常淤堵,小区居民意见很大。为切实保障小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改善生活环境,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拆除违建500余平米,扩充硬化路面1万余平米,重新铺设小区下水管道550余米,原本狭窄的道路变得宽敞,淤堵的排水管道变得通畅,小区居民的心气也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提升了。

4、记者:今年垎塔埠街道的老旧小区改造目前进展如何?改造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如何进一步推进实施?

市中区垎塔埠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闫晓龙:今年垎塔埠街道开展了锦绣苑小区等10个片区改造,这些小区主要涉及约65栋楼房、1180户居民。项目坚持早谋划、早筹备、早启动原则,于2023年11月正式开展前期工作,于2024年4月进场施工,目前正在实施改造。改造内容聚焦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主要包括建筑本体修缮、基础设施改造、小区环境整治、服务设施提升等四个方面,以“绣花功夫”助力老旧小区蝶变重生。

在小区改造前期,街道与社区干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小区改造的设计方案必须充分尊重民意,反复修改,优化方案。在改造过程中,为提高居民参与小区改造的热情,我们充分发挥了小区内党员、居民代表、业主委员会的作用,邀请他们全程参与小区的改造监督。针对居民提出的诉求,会及时与住建、设计等部门一起到现场协商解决。在小区改造中,我们邀请业主代表参与进来,共同抓好安全和质量监管工作,及时消除施工安全隐患。由于小区改造各项工程的推进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我们也提醒施工单位必须对改造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做到机制完善、工期合理。特别是对工程改造期间出现的道路堵塞等问题,我们都提前告知小区居民,及时回应居民诉求,并优先研究解决,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的影响。

下一步将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按照目标计划倒排工期,压实施工单位责任,通过月调度、周议事等机制及时解决施工问题,协调水电气信等专业单位配合改造,全力争取今年年底按时按量按质完成改造任务;二是加强施工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监督工作,由社区党委牵头做好与居民沟通解释工作,确保改造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三是提前谋划改造后小区管理工作,结合居民意愿,为改造后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实现小区长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