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发展不应为少数国家专享
据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7月1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中国主提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140多国参与联署。这份决议强调人工智能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造福人类的原则,鼓励通过国际合作和实际行动帮助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倡导开放、公平、非歧视的商业环境。
据悉,这是联合国通过的首份聚焦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的决议。
此番联大通过中国主提的AI决议,有何深意?当AI治理成为全球关注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国际间对话与交流?南都记者就此专访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平,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
对话
核心主题
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
南都:如何看待联大通过中方主提的AI能力建设决议,它主要强调什么内容?
张平:中国提出的议案充分展示了我国对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与发展的深入理解和积极参与,它不仅强调了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产物,更指出了其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性。该决议坚持人本主义的治理原则,强调必须维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包括人权、自由和尊严。
同时,它特别强调了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特别是对那些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中可能处于不利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参与并从中受益,这表明中国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是全球共享的成果,而非少数国家的专属。
这一决议也彰显了中国一贯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负责任态度以及重要引领作用,展现了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推动全球平衡发展和实现技术普惠的坚定承诺,并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
南都:此次中国向联大提出的决议,将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作为核心主题,有哪些重要考虑?
吴沈括:这份决议突出了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在治理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之所以将能力建设作为核心主题,不是我们臆想的。事实上,这是联合国会员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迫切需求,所以这次决议的出台时间很快,前后历时约两个月,获得了会员国的广泛支持和期待。
另一个重要的背景是,目前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国际社会存在着认知不足、能力不足和治理不足的瓶颈。以能力建设作为核心抓手,能够帮助各方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高关于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的认知,增强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的把握和处置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生态与格局。
中国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
南都:今年3月21日,联合国通过了由美国牵头提出的决议案——《抓住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带来的机遇,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国也是共同提案国。与之相比,这次联大通过的中国方案有何明显不同?
张平:中国方案在继承3月21日决议案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国际合作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这一点反映了人工智能治理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全球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参与和贡献。中国方案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国家都能参与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中来,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共享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
同时,这一决议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领导力和责任感。中国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AI治理理念,强调国际合作的重要性,期望提升各国特别是技术薄弱国家的能力,确保他们能够在人工智能时代中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
吴沈括:这次联大通过的中国主提决议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广泛参与性。从研究机构到公司企业,从政府部门到国际组织,都积极参与其中。二是平等性、代表性。该协议突出广大会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的平等参与权和话语权。三是强调联合国的中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这点跟我们一贯的立场一致,就是希望在人工智能治理领域,以联合国及其治理框架作为一个中心,汇聚开展各项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的举措和机制。
比如,这份决议特别强调秘书长向第八十届联大做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方面的报告。这意味着该决议不是就到此为止,而是需要后续持续推进,并对相关落地情况做回溯性总结。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设计。
国际合作
共同构建人工智能治理生态
南都: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2024 WAIC)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大会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作为主题。如何看待今年大会的召开?
吴沈括: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过程中,各国面对着相似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共同的风险挑战。在国际社会对于人工智能治理的需求和期待空前高涨的背景下,我们举行WAIC大会,这与决议通过的时间非常相近,可以认为是落实联合国决议的一个具体举措。
张平: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所做努力和成就的一个展示窗口,更是一个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平台。我认为,人工智能的风险本质上是国际性的、是共通性的,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世界各国应该在人工智能领域加强治理合作,任何违背公平的市场竞争规律,破坏世界经济秩序的行为,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为此,世界各国应共同参与人工智能治理,构建和谐共生、共同繁荣的人工智能治理生态。
南都: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国际合作交流,还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
张平: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新的产物,更是全球治理的新领域,需要我们采取全面而深入的措施来应对。
一是加强人工智能治理需要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共享最佳实践,协调治理策略。二是推动国际标准的制定,确保技术的全球兼容性和互操作性。三是支持国际组织在人工智能伦理、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和倡议。四是鼓励公私伙伴关系,汇聚各方智慧和资源。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不仅能够促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更能确保这项技术为全人类的福祉服务。
吴沈括: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值得进一步推动。一是明确人工智能治理的目标设计。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直面问题、凝聚广泛共识。二是强化平台建设。比如强调联合国的中心地位和主渠道作用,通过各项国际治理平台的建设,汇聚各方的力量形成合力,然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国际治理有效的对话和交流。三是要突出议程规划。除了这次中国主提的决议聚集AI能力建设,还有很多其他的事项可以考虑——比如关于技术标准、监管协同、司法协助等一系列具体的议程规划,也是后续的发展方向。
方案宗旨
确保技术进步能惠及全人类
南都:截至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提出了哪些方案?如何评价?
张平:中国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领域提出多份方案。2023年,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对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具体要求。2023年9月,《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的推出,体现了中国在科技伦理审查方面的积极探索和规范,确保科技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协调发展。同年10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的提出,展现了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倡导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治理体系。
这些方案不仅体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的系统性思考和战略部署,也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治理方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发展理念,强调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必须保障人权、自由和尊严。同时,这些方案极力倡导一个公正、合理、透明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旨在确保技术进步能够惠及全人类,而不仅仅是少数国家或群体的利益。
吴沈括:在我看来,这些中国方案既浸润着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规律性认知,也饱含着关于人工智能生态治理的建设性洞察,凝聚了源自中国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对于全球治理图景的价值前瞻。
采写:南都记者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