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文明建设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8月28日至29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大会以“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为主题,包括开幕式及主论坛、11场分论坛和“未来之夜——让科技之光点亮网络文明”网络互动引导活动等。在此之前,“e路川行·文明有我”2024年四川省网络文明主题实践活动也已全面启动。大会期间,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文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成为各界热议的焦点话题之一。

在网络正能量分论坛现场,百度集团总编辑李小鸣分享了基于文心一言推出的“苏轼智能体”。隔着手机屏,苏轼向我们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向往,也重温“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情境。李小鸣介绍,一个智能体背后,需要有专业史料知识库,以及权威专家监修,通过大语言模型,将人物经历、思考、性格真实重现,让网民可以跨时空与古人对话,深切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表示,在这个大模型荟萃的璀璨时代,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还会继续努力尝试,在正能量澎湃大潮当中,激荡创新的浪花,探索网络文明的新图景”。

不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深度合成等技术的兴起,也给网络诚信建设带来巨大挑战。在网络诚信分论坛上,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过彤指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也是网络诚信建设的破题利器,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功能丰富的工具箱,能够更有效地扩大正面信息采集,辨别不实和伪造信息,阻断有害信息的传播,为网络诚信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他透露,“央视网已累计拥有超过200多万小时的海量高清网络视频素材库,形成了专业的数据标注能力,可以提取上千万视频数据的标签,为语料数据安全治理赋能大模型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央视网和央视频来打造了包括智能审核、大模型安全,智能建媒等在内的AI智能技术应用生态,助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在网络文明培育分论坛上,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提醒,之前的网络文明建设主要是基于“人”来提供内容,但当前社交机器人等AI大量出现,AI大模型可以很方便地生产各类内容,网络文明建设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需要重点关注内容供给侧、文化侧以及用户侧方面的问题。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刘嘉则谈到,大模型不是万能的,但让它尽量和我们的三观对齐,让它表达我们想表达的观念,以社会正能量的思维方式来做相关反应,这些都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