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挑战:下坡路来了

图:Mgm_one

周末看了一本有意思的书。

名字叫《50岁,我辞职了》,薄薄一本,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完。

作者是一个日本女士,记录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因为日本人的退休年龄65岁嘛。

所以她在50岁辞职,就像我们国内人,在中年失业或辞职躺平了。

一个人生重大转折点吧。

这本书写在8、9年前,现在读来很有亲切感。

咱们国内这两年进入了一种新状态——

发展慢了下来、个人收入减了、年轻人的出路变窄...

大伙发现人生走上了下坡路。

被迫做减法...

但,下坡路要怎么走?大伙都很茫然。

因此也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和社会现象。

本书分享了一些解法——

比如说,建立一种“没钱也能快乐”的生活方式。

不是单纯抠门省钱哈。

而是“换一种方式追求个人幸福,不被时代的浊流所吞没”。

haha

具体是咋回事呢?简单聊聊。

也许可以参考参考~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惠美子,她本来是典型的社会精英——

好学校、好公司、好人生。

她也算是在“大厂”工作,公司福利特别好。房租公司付、电脑手机也由公司配。

生活无后顾之忧,工资也很高。

但人到中年,惠美子慢慢有了危机感。

1)一方面身体变差,她是单身又无夫无子,平时也没有存钱。

就很担心老后生活;

2)另一方面,在工作上也触碰到了“玻璃天花板”。

总不给升职,心情就很烦闷。

契机发生在38岁那年——

她突然被公司“流放”了。

从大城市调到了一个偏僻小城当主管。

这个偏僻小城荒凉破败,四处都是关门或者废弃的商店,没有半点经济活力。

人口不断流出减少。

惠美子调过去之后,人少事又多,整天忙得团团转。

但出现了未曾预料的好处——

热爱购物的她,突然没时间、也没地方花钱了。

意外攒下了不少工资。

惠美子想排遣郁闷,但没法自由自在购物血拼,就只好四处乱逛,到处找好玩的人和事。

还真让她找到不少。

比如她发现了一个新的购物方式——

逛农贸市场。

“买到双手拿不下,也花不了一千日元(约人民币45元)。乐趣不亚于买衣服,价格却是如此低廉!”

比如她迷上了周末爬山。

初春看满山遍野的桃花;寒冬在寺庙敲响梵钟;山路上偶遇朝圣者,看到他们干净的笑脸...

“正所谓人生何处无青山,而且这些乐趣一分钱也不要”

一段时间后,惠美子突然悟了!

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快乐,根本不需要花大钱去买。

并不需要成为人上人才能享受。

一路上坡固然刺激,但下坡路的风景,也很丰富多彩呀。

“现代社会,什么东西都不缺。几乎没人觉得「有」是奢侈的事了,反倒是「无」显得更奢侈。”

“当你舍弃一些东西后,就会出现另一个精彩的世界”

她说——

就拿逛农贸市场来说吧。

以前住在大城市,无论哪一天走进超市,都有各种蔬菜吃,总觉得理所当然。

没有额外的感受。

但在农贸市场就不一样,蔬果都是按时令上市的。想吃这一口儿,就得等好几个月。

等得抓心挠肝,又躁动又幸福。

一旦真的吃到了,也会很珍惜地烹饪。因为有“赏味期限”。

又比如买家用电器。

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大堆闲置小家电吧?

刚开始买时,可能想的是“拥有这个,生活更快乐”

慢慢变成了“没有的话,不方便”

最后就变成了“这是必需品,大家都买了,我也得有”

埋头买买买,结果都扔着积灰了。

但没它们,生活照样过。

作者因此说——

金钱也是这样。

在她把“我必须有钱”的心结放下之后,她攒下的钱反而越来越多了。

haha

说到这里,作者的答案呼之欲出了。

她没钱也能快乐的诀窍就是——

欲望有止境。

不要变成公司、社会的工具人。

不要被“成为赢家”的单一目标所掩盖。

要享受生活中“无”的幸福。

从此之后,作者就决定辞职了。

当然,辞职俩字很容易说出口,但之后怎么活下去?

钱怎么解决?

作者的结论是——

总会有办法的

(这个我觉得有待商榷)

她认为,现代社会物质过剩,只要心态好,怎么都能活下去。

比如日本现在有两大问题:

人口减少、房屋空置。

对经济发展来说,这两点当然很致命。

但——

“对立志不工作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强大的同伴了”

人口少了,只要不挑三拣四,不用愁找不到打工机会。

“关键不是能力,而是能否有本事扔掉不可思议的自尊”

空置的房子多了,总有既宜居又便宜的地方可以住。

不用非挤在大城市不可。

这一点,去鹤岗、去大理生活的数字游民们,应该很同意吧~~

ps.

多说一句。

上次聊套利,聊到了印度基金(164824)。

一个噩耗,周一开始,印度基金暂停申购了。

估计是这几天大伙猛买海外基金,又把额度买光了

目前值得套利的还有标普信息科技(161128),和场外的美元债lof(501300)

大伙且套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