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重要的決定考量:步入婚姻

结婚;摘自pexels 网站

嘴巴说东,行为做西

在以前学习家庭暴力的理论时,有一个说法是家庭暴力行为背后,潜藏着「父权主义」的主张,即传统上认为女性是男性的「所有物」,所以男性可以任意对所有物采取任何动作。因此防治家庭暴力的手段及处遇方法,也受女性主义兴起甚深。

但是现代社会多是主张「性别平权」、「两性对等」⋯,扬弃传统「父权主义」的思维方式。不过据观察传统文化所传递下来的观念,比较像是个人成长中潜意识的学习,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面向,甚至和现代社会观念有所抵触也难以察觉,非经深刻反省,「父权主义」的思考仍然笼罩着我们而不自知。也就是说,纵使我们被教导新观念,也会朗朗上口的说明,但是我们遇到事情时,第一时间的反应模式和想法依然相当守旧传统,执行的模式和嘴巴谈的现代主张互相矛盾而不会感到任何违和。深一点的心理层次来说,这是因为嘴巴说的现代主张,是我们意识上想要撷取的「对象内容」,但我们生活并不是「活在(live in)内容」里头。

比如说,我曾经接过年轻的小蓉所捎来的心理咨询讯息,它是如此写的:

步入婚姻的传统考量

和男友爱情长跑已有10年了,最近我拿出对未来看法和是否要结婚来讨论。因为我们都已30岁了,家人们都一直在问我,为何男方不赶快来提亲?

我就开口问男友,男友竟然说出一个答案,说我是嫁去他家的,不是他嫁来我家的,我都还没有和他家人很熟,不常去他家里陪他妈看TV聊聊天,还说我个性和他不合,说我很爱往外跑,不爱去他家,但是我不知道他喜欢我和他家人常聊天啦,因他工作很忙碌,所以我们一周或有时二周才出去一次,这些是不是都是不想结婚的借口?真的每对新人要结婚时都已和男方家人混很熟吗?

请心理师给点意见,对了,他还说走到越后面和到了适婚年龄他就越害怕,和为什么我们要聊这些,以前都没聊都不会这么烦。

总之,男友是指我是嫁去他家的,不是他嫁来我家的,说我都没去他家坐,和他妈打好关系啦,难道,我们现在要改变相处模式?他来我家也才二次,和我家人也更不熟,反倒是我还有参加他大家庭的聚会。

后来和他再聊,他才告知我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所存的钱不够结婚,还有他的工作不够稳定,每月收入都刚好只够开销,怕娶了我,会害我吃苦,不能让我很幸福啦,那嫁这种人是好吗?

赚钱在传统上虽然重要,但不是唯一

从讯息中的最后一段,小蓉描述男友「所存的钱不够结婚」、「怕娶了小蓉,会害小蓉吃苦」,充满了浓浓的传统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内的想法,结婚是男生「娶了」女生,男生的条件要在一定程度的高度(比如,有钱),才能娶老婆,如此「才不会害老婆吃苦」,常听一些男性们说,「赚的钱不够养家」或是「赚钱最实际,结婚后最重要的事是赶快赚钱,愈多愈好,这样老婆小孩才看得起你」,这些男性们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甚至,小蓉稍来的讯息中的最后一句话是问「嫁这种人好吗?」,显然小蓉骨子里也是传统女性想法,暗示「自己嫁一个不会赚钱的男生,好吗?」,更可能觉得自己要扮演传统女性而都要先生挣钱的想法。

在另一个观察上,我发现报纸报导因失业而导致自杀行动的性别,几乎清一色都是男性。不由得合理推论,男性在定位自己价值时,「赚多少钱」似乎是一个有用的指标,也无怪乎大部分的男性在成立新家庭后,常把重心摆在赚钱,而容易忽略自己身为「人夫」及「人父」的细致内涵,很容易以金钱充填这些角色内容。

在了解上述情况下,回答小蓉的问题,当小蓉和男友看清自己是如何受传统影响。就不必帮小蓉判断嫁对方是好是坏,而在于两人若是结合在一起,他们如何和原生家庭维持什么样的关系,我是如此回复小蓉:

以两人想要组成的家庭型态为共识

「以现代社会来看,性别平权,男女对等,结婚是彼此各自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走出来,然后在一起结合成婚姻家庭,这个新家庭,没有谁养谁或以谁为主的预先设定,端看你们两人如何分工,但始终会以对等性为原则。比如说,现代有很多双薪家庭,家庭的经济不再是纯粹男性的责任;又比如在我的朋友中,男性有休育婴假来照顾孩子,女性持续在职场工作。所以,当结婚时,你和男友如何分工运行这个家庭单位,就有赖你们两人如何协调,男友的说法「嫁来我们家」、「存的钱不够结婚」或是「害老婆吃苦」⋯等,都比较是一厢情愿的传统想法,你们可以暂不理会,而是以你们两人如何协商出对未来家庭想像的共识为主。

其二是结婚会让双方的身份改变,当你们是男女朋友时,不见得需要搭理对方的家人,可以暂不理会,但是结婚后就进到双方的家庭系统中,此时如何「融入」双方的原生家庭又要发展两人的新家庭是必然遇到的课题。每个原生家庭的文化不同,观念不同,就有赖于彼此代表新家庭,去和各自的原生家庭沟通。

显然你的男友认为妳无法融入他原生家庭中,这个担忧让他无法面对婚姻,但他似乎未曾和妳认真地讨论这些课题而多以逃避地态度来面对。

建议妳私下诚恳地询问他对未来两人形成新家庭的想像是什么、期待什么样的老婆以及在他原生家庭要扮演的角色为何,了解之后,再去协商两人的需求与价值观,讨论出两人想要建立的新家庭该如何面对双方家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