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後一哩路」回歸大自然!環保葬讓土地永續利用

现代土地寸土寸金,多地都面临塔位不足问题,不过随环保观念盛行与治丧观念进步,包含树葬、海葬在内的「环保葬」,成为许多人生后选项,各县市殡葬管理单位也开始推出各式环保葬方案,让生命与自然合而为一,也不占用土地,达成永续利用效果。

国内治丧观念进步,「环保葬」已成许多人生后选项。 图/高市殡馆处提供

以高雄为例,殡葬管理处提供海葬、树葬两种环保葬选项,其中海葬是依「殡葬管理条例」划一定海域范围,再经地方殡管单位提供核发海葬许可证明,由民众找好船只或委办单位后,将证明交予港务局,即可办理后续火化、治丧及出海等作业。

树葬部分是指将骨灰妥善处理后,装入可分解的纸或棉布袋内, 于公墓内将骨灰藏纳土中,再植花树于上, 或于树木根部周围埋葬骨灰,另有不将骨灰装入容器的洒葬,让命命与自然合而为一,既不占用土地空间 ,也有助于环境绿化。

高雄共有深水山公墓、杉林生命纪念馆、旗山多元化葬法生命园区能进行树葬,因树葬穴位葬满一年即可循环再利用,因此每年都能提供4080处穴位。高雄去年有约2万5千人死亡,其中有2619位选择使用树葬,海葬则仅有54位。

海葬国内接受度仍低,还在由殡管单位积极推广中。 图/取自内政部网站

对老一辈民众来说,「环保葬」接受度仍较低,一位陈姓老翁说,不设立墓碑或牌位,怕子孙会找不到位置祭拜;林姓妇人则认为,后辈是否需要到场祭拜不重要,只要他们会想念,那肉体「尘归尘、土归土」便是最好的生后之地。

高雄殡管处说,慎终追远是死生大事,丧禮在我国社会中具有极重要的地位,环保自然葬可说是「让遗体化作春泥」,避免环境破坏且节省土地资源的典范,会持续宣导,提供民众更多元殡葬服务,并引导葬俗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