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固碳是王道 从土壤出发 有机质循环最后一哩路
台湾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偏低,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将面临一场生存危机。图/摘自Unsplash
大气中二氧化碳「是影响现今气候变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升温的影响最高,占约55%。」如何从土壤出发,让有机质循环抵达最后一哩路,攸关人类生存与发展。
台湾有机废弃物产量每年约有2,000多万公吨,其中农业废弃物每年约600多万公吨。以绿色国民所得帐统计资料计算,一般废弃物约有2.4%制成堆肥,农业废弃物约有49%制成堆肥,显示大部分有机废弃物未能妥善处理及再利用。台湾农地面积共7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0%。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台湾农田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偏低。我们正处于气候灾害全面影响的边缘。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我们将面临一场生存危机。
有机废弃物再利用
快乎?慢乎?
到2050年,全球人口仍会持续攀升,粮食产生危机,届时我们需要种植两倍于目前生产的农作物。但今日的挑战不是种植更多农作物,而是我们被困在一个负面反馈循环中,伤害土壤且不可持续的农业做法依旧进行着。无庸置疑,减缓全球变暖取决于农业再生,将农业资源循环,回收、设计、制造再利用的循环应用。
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最佳处理方式,即是将有机废弃物再利用,回到无机物质。做法如下:
一、「快点」回到无机物质,以焚烧及掩埋的方式,也是最伤害地球的方式。
二、「慢点」回到无机物质,是有机废弃物的最佳处理方式。
因为有机质是植物将二氧化碳固定下来的宝贵有机碳,不应该加速让碳回到大气中,今日大气中二氧化碳已过量,并引起全球暖化及气候变迁。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地力及肥沃度」的指标,土壤有机质亦会优化土壤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以及活化土壤微生物及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有机质循环再利用的最后一哩路之最佳目标,即是「来自土壤,回到土壤」。将有机废弃物做成有机肥,不但将有机质「慢点」回到无机物质,养分回到土壤可改善土壤性质,还可取代耗能生产的化学肥料,而减少土壤退化,达成永续农业的目标。
富含碳的土壤能生产更健康的作物,也是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秘密武器。为了稳定地球的温度,我们需要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减少50%,并从大气中去除二氧化碳。提高农民田地吸收和固碳的自然能力,这是一项「农业碳作战」。
在陆地上,土壤形成最大的碳汇,甚至比所有森林的生物量加起来还要大。为了缓解气候灾害影响,大气之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必须重新注入土壤和植被里。我们必须恢复和保护自然碳汇,以便我们可以从大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并将其储存在我们的土壤和森林中。确保更多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到土壤中,并且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再次离开土壤。从土壤出发,让有机质循环达成农业再生的最后一哩路。
全球1/3土壤退化
土壤静默无声
在地球,大约要花上500年的时间才能生成2.5公分厚的土壤,但珍贵的天然资源却在脚下任人破坏。10公克的土壤中,有上百亿的细菌,百万种类的微生物。统计地球上大约有1/4的生物生活在土壤里,我们脚下这不起眼的土壤,却是生气蓬勃的「地下世界」。令人遗憾的是,联合国统计,全球有1/3的土壤退化,每年流失约240亿公吨的土壤。土壤静默无声,让人几乎忘了它的存在及重要性。
减少化肥,逐渐以不同的方式耕种,改善土壤状态,这就是再生农业落地执行的方向。规划一个可持续、面向未来的再生农业系统,在生态边界内形成一种循环的经济模式。我们正处于气候灾难全面影响的边缘,我们正面临一场危机,但现在我们只需要开始相信开始执行,落实有机废弃物再利用,建立循环经济之「零废弃」核心思维,一切改变都是可能的。期盼再生农业的浪潮持续成长,创造自然高储碳的农业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