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电子发票的最后一哩路

为达成节能减碳根绝纸本发票列印、降低营利事业单位报税成本、降低国税局稽征成本等三大目的财政部民国100年开始推动电子发票。电子发票可以取代传统纸本发票,达到节能减碳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目前每年企业报税成本约1,147亿元,推动电子发票,长期有助于企业税务申报成本之降低,也有利于税务审查电子化机制的建立。

然而推动一年多以来,电子发票张数占全部发票的比例大约只有8%。而且,由于电子发票使用载具而免列印纸本还在萌芽阶段,因此绝大多数的电子发票都是所谓「纸本」电子发票,非但不能节能减碳,并且因使用感热纸,不利长期保存,容易因受潮而变得模糊,对于纸本电子发票持有人而言,反倒没有传统纸本发票好用。

在营利事业单位的配合度方面,超商连锁店相对上较为积极,尤其是icash卡发行量超过840万张的统一超商(该公司宣称加入悠游卡功能的icash悠游卡发行后,总数将超过1,300万张以上)。由于icash卡本身就可以做为载具使用,而且统一超商里的ibon机又可以用来查询电子发票交易明细、列印中奖发票以及完成悠游卡载具设定等,因此让电子发票真正走完最后一哩路的,首推统一超商。

相对地,其他营利事业单位的配合度就不完全相同。某大卖场虽于日前大肆宣扬其国内各营业点均已使用电子发票,但部分网友反应,由于其传统收银机纸本发票并未废除,因此网友拟以手机条码共通载具开立电子发票,竟被告以需拥有与该卖场联名之二代悠游信用卡,才能以该卡作为载具开立电子发票。也许这只是特例,而非该卖场各营业点的通案。然而,若是特例,显示该卖场的员工训练不足,对电子发票的多元化载具认知不够。若属通案,则表示该卖场只是做面子给财政部,虚应故事而已;更严重一点来想,则可能是要逃避国税局的电子化税务审查。

部分网友则反应,第一代悠游卡(即一般悠游卡)即使在ibon机完成设定,在某些使用电子发票的超商,却无法感应,因而仍取回纸本电子发票,以致先前的设定动作,只是白忙一场。鉴于悠游卡发行量超过3,200万张(因为悠游卡除一般用途外,还有纪念卡礼品卡等,故许多人都拥有不只一张的悠游卡),且金管会已经开放悠游卡作为小额消费之电子票证,若这3,200万张悠游卡都能顺利成为载具,对于电子发票政策的达成,助益匪浅。财政部宜进一步了解,网友所反应的感应困难,究竟是属少数特例,还是属第一代悠游卡先天上的问题。若属第一代卡的问题,财政部应与悠游卡公司协商,加速汰换悠游卡为第二代晶片卡。

电子发票的推动,对于大型连锁超商而言,应有较显著的节省申报成本效益,因而较有意愿配合。然而,对于开立收银机二联式发票的小规模零售业者,若改采电子发票,将增加建置成本,故配合意愿不高。甚至,前述之大卖场连锁店,据网友指称,只见到开立传统发票收银机,怀疑其设备改换与人员训练是否已经到位。据了解,财政部正在规划以租税手段,导正所有店家都改用电子发票,目前可能之方案为,店家需采电子发票,才能继续享有适用扩大书审案件,申报时可降低纯益率标准1%的优惠。这是电子发票「倒数第二哩路」应先完成的部分:促使全国营利事业单位全面使用电子发票。

到达电子发票的最后一哩路,则是提供各种诱因,让民众使用多元载具:手机条码共通载具、iCash卡载具、悠游卡载具、各家业者会员卡载具(例如星巴克卡、丹堤卡…),并完成设定(最好也完成归户),使电子发票完全无纸化,好让「节能减碳」、「节省企业税务成本」、「推动税务审核电子化」等三大功能充分实现,而不致存在「一国两制」现象。

不过,最后这一哩路可能会走得很慢,因为截至目前为止,许多民众还不知道所谓电子发票「载具」是甚么?更遑论会去完成载具之设定。因而即使走完「倒数第二哩路」(全国店家都使用电子发票),但若民众还依然故我,不使用载具,以致电子发票仍须实体列印,则节能减碳功能无法达成。前述三大功能,也许只达成「推动税务审核电子化」:让店家任何交易涓滴不漏,无论营业税或营所税都无法逃漏。莫非这才是是财政部积极推动电子发票的真正目的?

综言之,就像高速公路,若最后一段未完工,就无法全线通车。财政部对于推动电子发票的最后一哩路:「鼓励民众使用多元载具,消除使用载具的现行问题」,应该卯足全力办理,甚至可以考虑推出优惠方案。唯有如此,才能消极地避免各界对财政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认为财政部推动电子发票只为税收目的;积极地让推动电子发票的三大初衷都具体实现,这才是有担当的为政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