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传真-碳有价时代的企业因应之道

图/freepik

图/freepik

世界银行过去11年的年度碳定价报告显示,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系统(ETS)所涵盖世界的碳排放量涵盖率从7%跃升到了24%,而目前全球已有75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碳定价制度,由此可见碳有价已是世界性趋势,台湾企业亦无法置身事外。

■台湾敲定碳费费率与配套办法

随着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将于2026年正式实施,英国CBAM也预计于2027年上路,各国碳相关法律实施在即,为确保我国出口产品的碳价竞争力,也为增加国内投入低碳转型相关技术之资金,台湾环境部于今年8月29日正式颁布碳费征收制度的三项配套子法,并于10月7日召开碳费审议委员会,确定将一般费率定为每吨碳300元,并会分阶段调升。

《碳费收费办法》针对年排放量达2.5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电力、燃气供应业及制造业,于114年进行试申报不缴费,115年依据114年排放量及适用费率缴交碳费。《自主减量计划管理办法》允许碳费征收对象若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达到指定目标,可申请优惠费率。《碳费征收对象温室气体减量指定目标》则订定基准年、目标年、行业别及技术标竿指定削减率。配套子法的推出提供企业更明确的规范及减碳目标,也代表台湾正式进入排碳有价的时代。

台湾作为一个出口导向的经济体,企业对于国际的碳相关法规及倡议目标必须保持高度警觉。短期内,台湾碳费的征收会对企业造成营运成本增加,如果企业透过提高产品价格转嫁成本,可能会影响产品的竞争力;中长期来看,各国因应碳泄漏议题所采取的措施终将使企业必须正视排碳有价时代的来临。台湾企业亦必须跟上此发展,采取应变行动以回应市场与法规变化,降低气候转型风险对营运活动的冲击。

■企业减碳三部曲:

尽管碳有价的趋势会对台湾企业带来挑战,但同时也为台湾企业提供了转型和创新的机会。随着碳费三子法及国际相关碳法规的施行,企业将必须制定合规、可行的减碳策略。勤业众信永续转型服务团队建议企业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建立企业的数位碳管理系统:数据是碳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完整检视自身及价值链上游的温室气体排放,及早建立碳资料库,掌握各排放源、排放系数,透过数位化系统串联企业的活动数据,帮助企业即时的掌握各个营运阶段所会排放的温室气体,强化揭露的透明与管理的效率。

2、制定合规可行的减量计划:根据碳费三子法,能够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达到指定目标之企业将可申请优惠费率;建议企业尽早在内部取得目标订定的共识,根据自身产业别选择加入合适的倡议(例如: SBTi),制定合规、可行的短、中、长期减碳目标及每年的减碳路径。

3、强化企业内部碳有价意识:企业推行减碳计划时,可透过内部碳定价的方式提升企业内部的减碳驱动力,从产品设计阶段到企业各部门进行决策时就能够主动纳入减碳思维,而透过内部碳机制所征得的内部碳费也能进一步作为减碳基金,加速企业低碳转型的发展。

碳排放是全球性的问题,随着各国陆续制定防堵碳泄漏的机制,企业将无法透过移转营运据点来回避减碳责任与成本。唯有充分掌握自身的碳排放状况,并及早规划完善、可行的减碳路径与行动,企业才能有效面对挑战,实现永续经营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