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连续7年汽车出口霸主拱手让出 中日两强未来决胜点浮现

中国终于夺下日本坐了7年的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宝座,不过面对各国接踵而来对电动车的反倾销、反补贴风潮,中国汽车业者也面临难题。(图/路透)

中国2023年汽车出口量已确定超过日本,首次跃居世界首位。据日媒分析,中国车企将销售重点扩大至欧美撤离后的俄罗斯,以及做为进驻北美跳板的墨西哥、不断转向纯电动汽车(EV)的欧洲和东南亚,是中国汽车超越日本的主因。而未来中日这两个全球汽车霸权持续竞争下,东南亚市场将成为两大汽车强国的决胜点。

据《日经中文网》报导,中国企业在世界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增强,而欧洲等地则持续以抵销中国电动车出口补贴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和维持就业机会,出现了警惕中国车流入的动向。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1~11月中国出口量同比增长58%,达到441.2万辆。而日本的出口1~11月增长15%,增至399万辆,预计2023年全年也仅为430万辆左右,已无望保持对中国的领先势。这将是2016年以来日本第一次从汽车出口量第一的宝座跌落,当年日本首次超越德国,登上的汽车出口全球第一,维持全球第一头衔仅7年时间。

中国的目标是以EV转型为助力,成为引领世界市场的汽车强国。面向俄罗斯的出口拉动了整体,今年出口量达73万辆,为上年同期的7倍。中国汽车主要是接受了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日美欧汽车商份额,而出口涨幅第2大的市场是墨西哥,增长71%,达到33万辆。

报导说,中国出口的汽车大多为汽油车和柴油车,而新能源车则多是面向欧洲和东南亚,以美国特斯拉和比亚迪拉动出口的作用最为明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10月EV等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增加77%,达到143万辆。占整体的比例已达34%。

由于中日汽车出口数量差距不大,日本仍有可能在短期内夺回全球汽车出口王座,报导分析称,中日两国的决胜点很可能落在日本车市占率较高的东南亚。日企的EV转型较为落后,而中国企业正在抢夺东南亚日本汽车的市占率,今年前10个月对亚洲出口已逼近欧洲,一位中国大型国有汽车厂高管指出,「今后将进入在东南亚市场与日本企业展开竞争的时代」。

报导指出,中国扩大汽车出口背后仍有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目的,去年大陆汽车厂的开工率仅为54%,与2017年的67%相比大幅下滑,国内市场正面临严重的供应过剩问题,企业间优胜劣汰,有一些小型汽车厂已被迫倒闭。

报导说,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应对中国电动车低价争问题,法国和意大利已着手限制包括中国在内的电动车补贴,土耳其则直接实施进口限制。进入12月后,德国突然中断了EV购买补贴的发放,目标也是对准低价倾销的中国电动车。如果中国的内需低迷长期持续,卷入各国的供应过剩现象也将加剧,有可能对汽车制造商和供应链的运营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