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歧视无所不在!7成民众中镖 奥运国手也曾受害

台湾吉立亚医药携手中华卫生心理协会,21日共同发布「日常歧视应对指南」及趣味互动线上游戏,邀请巴黎奥运柔道国手连珍羚(右)、射击国手吴佳颖(左)出席,以自身经历呼吁大众重视日常歧视的影响、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黄世麒摄)

台湾吉立亚医药携手中华卫生心理协会,21日共同发布「日常歧视应对指南」及趣味互动线上游戏,邀请巴黎奥运柔道国手连珍羚(中)、射击国手吴佳颖(后)分别以柔道、射击对付象征「日常歧视的人心病毒」,呼吁大众重视日常歧视的影响、提升全民心理健康。(黄世麒摄)

根据统计,全台有近七成民众曾在日常中遭到歧视,台湾吉立亚医药与中华卫生心理协会今(21)共同举办「日常歧视一点都不轻微卫教记者会」,奥运国手连珍羚及吴佳颖也一同出席,呼吁透过「察觉、沟通、反思」三招杜绝日常歧视。

封号「射击甜心」的射击选手吴佳颖表示,自己小时候因运动神经发达,曾被老师形容像男人婆,为此在家哭一整天;长大后,因为自己外型较娇小,常被说不像运动员,还曾因外表亮眼而被问「怎么不去拍广告就好」。

三度征战奥运的柔道女王连珍羚则透露,自己最常遇到年纪歧视,许多人会问她「30岁怎么还不结婚、生小孩」、「年纪大了怎么不退役去当老师」,这些看似关心的言论,都可能冒犯到听者感受。

中华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丘彦南医师说明,日常歧视又被称为微歧视(microaggression),常被误以为是微小或不严重的歧视,但许多看似无意的言论,其实都隐藏着刻板印象或偏见,对特定族群造成伤害。

吉立亚与中华卫生心理协会今年针对国内18岁以上、共1000位民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65%民众曾遭遇日常歧视,其中以职场近七成最高,家庭与朋友则各占六成、五成。丘彦南指出,许多人认为只是开玩笑的举止,或朋友之间的「互亏」,都可能冒犯或伤害他人。

丘彦南说明,日常歧视就如同传染病,「人心的病毒」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加深大众对特定族群的偏颇想法,也会让被日常歧视的对象感到怀疑或自卑,导致压力和焦虑的情绪。

卫福部心理健康司专委洪嘉玑表示,「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卫福部今年8月起推动15到45岁青壮年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提供每人3次免费心理咨商,鼓励民众求助、去除心理咨商污名。此外,为提高心理资源可近性,卫福部持续与22县市合作,布建社区心理卫生中心,目前已建置51处,期望明年达100处。

丘彦南指出,如今网路匿名性、高传播力影响下,更常见歧视言论对民众造成伤害,应从教育层面做起、加强宣导,全面预防日常歧视。吉立亚与中华卫生心理协会共同呼吁三招预防日常歧视,「察觉差异,尊重彼此」、「换位思考,互相沟通」、「反思自己,力行共好」,共创友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