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唱自己的歌?林怀民从陈达身上学到最多

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右)和新象艺术创办人樊曼侬(左),日前在敏隆讲堂举办「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陈达、音乐与薪传」讲座,谈论陈达和多位音乐人、创作者对一个时代的影响力。(郑任南摄)

「中国人写曲子,中国人跳舞给中国人看」,这是云门舞集创办人林怀民在创办舞团时,怀抱的信念和口号,他表示,当时「台湾」二字尚未被正名,也因此他的这个口号,后来曾被揶揄有特定的政治立场,但其实他的出发点是希望台湾人可以有自己的作品,能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给自己的人看,而这一点,他从已故月琴歌手陈达身上学到最多。

林怀民表示,陈达来自屏东恒春,出口成章,所有的歌词都在他的脑海中,有浑然天成的押韵,「所有的人情世事都在他的歌里,在恒春唱歌的人不是只有他一人,但是他有自己的『陈腔』,因此独一无二。」

林怀民表示,陈达也是一名艺术家,「他有没有艺术家的自觉,这我不清楚,但是他就像古希腊诗人荷马一样,素材来自民间厘语和说法,他的演唱如同音乐会作品,只是缺少一个平台,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适当的平台,他有他生活的郁闷,他是在路边唱他的人,听他唱歌,我们觉得自己可以获得什么,听完又走开了。」

林怀民说,1978年透过戏剧学者邱坤良协助,邀请陈达到台北来录音,像是一场梦一样,他记得那天他跟陈达说了要唱以先民渡海到台湾开垦的历史,陈达就像开了水龙头一样,完成史诗演唱,一直录到最后一分钟,陈达说:「我还没有唱到蒋经国的十大建设。」其记忆力令人惊艳。

长笛家樊曼侬在云门成立初期时担任音乐顾问,也见证了陈达的天分,她表示,陈达不识字,没上过学,可说是拥有特殊天分的人,「他的月琴演奏都是自学,如同游唱诗人,这在现代社会越来越缺乏。他录音时的所有歌词,都是自己想的,套入歌词后,曲调可以任意改变,字词可以随时改变,唱个不停。」

樊曼侬表示,看着陈达也反思,「我们学习时受到很多束缚,有时反而把自己绑手绑脚,而陈达一个人可以唱两小时不停,我们只有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