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老人穴居 夏日悶熱如蒸籠

简先生居住在台北市桂林路一处地下室,三坪大的空间只靠一台小抽风扇把室内空气抽出走道对流,和两台简易的电扇来散热。记者杜建重/摄影

万华区是公认台北市最热的地区,六十八岁简先生从云林北上讨生活,因为工作伤了脊椎,如今领政府低收入户补助过日子。因为经济弱势,只好在万华的西昌街租一间地下室的小房间栖身,宛如「穴居」。这个地下室住着多名低收独居长者,夏日闷热宛如蒸笼,却一台冷气都没有。

「在西昌街的雅房,我这一间是最棒的了,因为靠楼梯口最凉」,简先生说,在台北市要租到月租五千元的房间真的很难,这样的房间当然不会有冷气,每到夏天气温动辄飙上四十度,只能靠抽风机和两台电扇消暑,一旦热到受不了,就到附近超商吹冷气,或和友人聚在艋舺公园聊天避暑。

旧市区巷道狭窄 易形成热区

万华是台北最早发展的区域,西昌街巷道狭窄、建筑密集,形成典型「深街谷」型态,外面的风进不来,对流不佳容易蓄积热,很容易形成高温区,这里的住民就成了「温度难民」。

成大建筑系特聘教授林子平说,都市最早开发区域常是最热的地方,以六都为例,较高温区为火车站附近和低洼盆地区,如台北万华、台中大里;相较于台北信义计划区、台中七期重画区等新兴区,虽高楼林立,但有较多空地绿化,彼此温差明显。

学者:气候调适 须及早因应

彰化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卢沛文忧心,新兴发展区的高温问题被新的都市规画观念改善,生活品质变好,吸引「城内移民」,旧市区却可能因高温加速衰败,须及早在都更及气候调适政策中因应。

另一种温度难民住在顶楼加盖的铁皮屋里。七十岁的高伯伯租原本住在北市社会住宅,六年租期到了,房租被涨一点三倍至近一万五千元,对每月领二万多元低收补助过活的他是沉重负担。他改租北市文山区一间四楼顶加套房,虽然闷热,但能以五千元租到已心存感激。

租屋难 社宅未考量长者窘境

「邻居都会开冷气,你看那个电表转啊转,转得心慌慌呀」,高伯伯指着屋外的电表说,有冷气也舍不得开,由于骨刺压迫双脚需要复健,平时常去医院吹冷气,假日就到附近公园乘凉消暑。

「确实很担心这些长辈」,文山区华兴里长陈峙颖说,很多长辈白天独居,为省钱在家不开冷气,但天气愈来愈热,曾发生多次长辈在家不愿开冷气热到中暑的例子。不少独居长辈因年纪太大、租屋处处碰壁,最后只能住在条件不佳的环境,政府虽规画盖更多社宅,也没考量这些长者租屋窘境。

北台湾相连高温区 制表/林佳彣、叶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