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里求金——探访沙雅防沙治沙N种模式
说起治沙,我们很容易想到植树造林。然而,与传统治沙方式不同,沙雅县正以光伏治沙的创新模式,开辟一条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融合发展之路。光伏板与治沙技术,这看似毫不搭边的两个领域,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7月30日,记者跟随2024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从沙雅县城出发,一路向东南方行驶80多公里,来到位于沙雅县盖孜库木乡沙漠边缘区域的中电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基地。漫漫沙海中,随着汽车行进,眼前渐渐出现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成千上万块光伏板绵延开来,吸收着炽热的阳光。
光伏如何治沙?
“光伏治沙的核心理念在于,光伏板不仅可以作为发电设备,其铺设后还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进而稳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此外,光伏板的遮荫效果还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中电建(沙雅)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杜思伟说。
沙雅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县域总面积3.2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84.69%,年均降水量68.4毫米,生态环境脆弱。沙雅县南部的盖孜库木乡和塔克拉玛干沙漠毗邻,为了抵御风沙的侵袭,从“十三五”开始,沙雅县全力推进生态治沙工程,防、治、用三管齐下,轰轰烈烈的沙漠生态保护计划开始实施。2023年,沙雅县正式开始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沙雅县25万千瓦光伏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新能源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据了解,沙雅县光伏项目装机总容量316兆瓦,占地总面积6450亩左右,计划安装54万块光伏板,目前支架安装完成94%,组件安装完成40%,项目计划在12月底全容量并网发电,投运后年发电量高达4.32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能耗约11万吨标煤。
“这一排排2米多高的光伏板如同高立式沙障,起到防风作用,此外光伏基地基桩也能固沙。”顺着杜思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每一块光伏板下方,都覆盖着若干个1米乘1米大小的草方格,环环相扣,牢牢缚住黄沙。
“沙漠是会流动的,在风沙环境下,一旦光伏板上有沙子遮挡,发电效率就会受影响。为此,在光伏板下扎草方格,用来稳固流动的沙。今年秋季,我们还计划在光伏区周围种植1000余亩梭梭林,实现沙漠地区太阳能资源高效利用和沙漠变绿洲的双重收益。”杜思伟说。
在沙漠种植被,如何保障水源?
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胡杨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开彦说:“经过探测,这片区域水资源丰富,地表4米以下就有明显水源,全部为每升大于14克的苦咸水,适合梭梭等耐盐碱植被生长,我们利用分布式光伏发电,解决了沙漠区域用电困难问题,以同样灌溉2000亩测算,光伏发电较动力电取水,第一年每口机井能节省13.3万元,第二年起每年能节省16万元,是解决沙漠生态用水的‘金钥匙’。”
从防沙治沙到用沙,沙雅县在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防沙治沙工程,引导企业探索“可持续公益的商业治沙模式”。
沙雅县漠鑫开发有限公司肉苁蓉种植及加工基地位于盖孜库木乡库木博斯坦村一处沙化土地区域。眼下,连绵成片的梭梭长势旺盛。绿色的梭梭林下,基地负责人任朋辉拿着铁锹围着梭梭根部翻找“宝藏”。
只见铁锹铲下地表三四十厘米左右的沙土后,露出类似竹笋的柱状物体。“这是肉苁蓉,每年5月至6月,我们将肉苁蓉种子嫁接在梭梭根部。等到来年秋天开采加工,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任朋辉说。
目前,公司已种植梭梭2万余亩,其中人工接种肉苁蓉1.7万亩,亩产肉苁蓉鲜品200公斤以上,亩均收入2000元左右。
“通过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种植沙生植物延伸产业链,以光锁沙、以草固沙,当前,沙雅县形成了‘光伏板+草方格+锁边林’三重防线构建生态治沙的新模式。”沙雅县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宋晔说,“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弘扬‘柯柯牙精神’,以建设新疆首个百万亩沙产业基地、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为目标,全力打造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生态旅游、荒漠治理等多位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