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聊城/東阿雜技 源遠流長

东阿杂技展秀新、难、奇、美、险。 图/本报山东聊城传真

聊城市东阿县是中国杂技艺术发源地之一,东阿杂技源远流长、名扬四海。「蚩尤戏里定乾坤,莫忘先拜曹子建。」早在四千年前,蚩尤戏即在东阿萌芽,而一代才子东阿王曹植,更将杂技推向辉煌。东阿杂技重视腰腿顶功,展秀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以朴实、英武、粗犷闻名,东阿杂技艺人素有齐鲁英豪之称,表演深受民众喜爱。东阿县被命名为「中国杂技艺术之乡」,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代杂技源于角牴戏,又名蚩尤戏,据史载,蚩尤生前主要活动区域之一即东阿县。相传蚩尤鬓发如剑,头上长角,与人相斗用角牴人,民间以此为戏,演出者头戴牛角,相互抵触。汉代是中国杂技成长期,品种增加,技艺提升,形成以杂技艺术为主,汇集各种表演于一体的「百戏」。当时西域地方杂技、歌舞表演传入,再与中原艺术形式汇聚,促成百戏产生,节目有杂技、幻术、角牴、驯兽表演、象人之戏、俳优谐戏等内容。近年来,文物工作者在东阿县邓庙村发现一汉墓,出土画像中有很多杂技表演形象,其中百戏人物刻画线条优美,布局合理,展现了汉代杂技艺术成就。

东阿杂技,以朴实、英武、粗犷闻名。 图/本报山东聊城传真

东阿杂技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杂技马戏于东阿一带已盛行。魏太和三年,曹植被封为东阿王,昔日结交的俳优术士会集东阿参加百戏会。曹植使得东阿杂技如他的诗文一样光耀千古,「跑马卖解上大杆,跳丸地圈流星鞭,走江行会保平安,莫忘先拜曹子建。」充分体现了曹植「杂技鼻祖」的地位,以及东阿杂技2,000多年的历史底蕴。

目前,东阿县有2,000多名杂技艺人,多在全大陆杂技艺术团体中担当「顶梁柱」,展现着东阿杂技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