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力发展村级光伏电站 “太阳出来就赚钱”
“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这是山西脱贫群众对光伏扶贫工作的心声。在跨越了吕梁与燕山—太行两个连片深度贫困区的山西,光伏扶贫成为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省光伏扶贫电站装机规模294.4万千瓦,其中村级电站5479座、155.4万千瓦,实现了原贫困县贫困村全覆盖。记者了解到,2020年山西光伏扶贫的发电收益与到村收益均居全国前列。
这些成就,山西是如何做到的?群众现在的生活如何?记者进行了走访。
“我能帮着村里的人上网买东西哩!”安文兰咧嘴一笑,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电商站,村里的人交话费或者网购,都来找她。
走进山西“光伏第一村”大宁县而吉村,村委会对面一栋白色的房子在蓝天下格外醒目,门上挂着块“电商便民服务点”的牌子——这就是安文兰的“办公室”。村里很多年轻人出去务工,对老人来说,网购和看病成了难题。后来,村里设置了光伏电站的公益岗位,她当了电商管理员,丈夫做起了村医。两人一起,既帮助了村民,自家也脱了贫。
“村子发展光伏产业后,集体经济破了零,贫困户也陆续都脱了贫。”村支书许玉生介绍,过去的而吉村是没有集体经济的贫困村,从2014年试点建设光伏电站以来,源自光伏收益的村集体平均收入可达30万元左右。村里有了钱,面向贫困群众开设了清洁员、保安员、电商管理员、村医等公益性岗位,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增收,生活有了保障。
个人脱了贫,村里的小型公益事业也发展了起来。平整道路、修剪树木、翻新广场……面对这些变化,80多岁的马月恩感慨:“真是享了国家政策的福喽!”自从有了光伏电站,他不仅领着养老补助,还能免费领村里买的化肥。为了鼓励赡养,村里规定子女每给老人1000元赡养费,村里会追加200元。
此外,贫困户还可以申请大病补助、本科生补助……这样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前段时间村里的自来水管因为破旧漏水,村委会通过决议,挨家挨户换了管道。同时,村里还按照每吨2元补贴了水价,让每家每户都能享受到实惠。
“我们光伏电站重点向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与贫困群体倾斜,10个深度贫困县光伏扶贫规模占全省43%。”山西省扶贫办产业站站长张临阳告诉记者。
党的政策好 生活有奔头
这几年同样变化明显的,还有山西原来规模最大的贫困县临县。
驱车从盘桓曲折的狭窄山路“爬”到梁峁顶上,来到临县白文镇联村电站,记者被眼前黄土塬上这1200多亩的“蓝色海洋”所震撼。这座联村光伏电站一年可发电4400万千瓦时,年收益可达3700万元左右,惠及白文镇6个村的群众。走到跟前,会发现这些光伏板下还种着知母、白芨等作物。“这些电站都分别确权到了各村,我们还积极发展‘农光互补’等来扩大群众收益。”临县县委常委高泽荣介绍。
临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县领导为了节约土地,因地制宜集中建设了电站。“有了电站,老百姓可以多渠道受益——电站占用土地的租金收入、作物种植的务工收入,村集体二次分配收入,以上叠加可带动53个贫困村4997户贫困户增收,巩固脱贫成果。”高泽荣说,光伏在贫困人数多、贫困发生率高的临县对脱贫攻坚发挥了大作用。
木瓜坪乡康家湾村的王小兰穿着保洁工衣,刚扫完村里广场的卫生,张嘴就夸起来了,“现在的日子是党的政策好!生活有了保障,村民天天都是乐呵呵的。”
王小兰和丈夫都参加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加在一起每年最少有两万多元的收入。村支书郭平平介绍,以前村里也想干事,但苦于没钱。有了光伏产业后,村里干了很多实事,村民对干部越来越信任,自己做事也有了底气。
光伏电站不仅让村里面貌一新,群众也有了精气神。随处走访,可以发现康家湾村每家门口都放着一个村里统一配置的垃圾桶,村容整洁有序。
此外,一些村子还开设了爱心超市,村民可以通过文明道德积分换取生活用品。开设了日间照料中心,村里的孤寡老人可以每天免费吃饭、洗衣服,这些支出都来自光伏扶贫电站。
据电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山西光伏扶贫项目累计结算收益36.1亿元,其中分配到村32.61亿元,惠及9965个村。仅2020年当年的结算收益就达19.6亿元,成为脱贫收官交账、抗击疫情影响的硬支撑。
这么巨大一笔收益,光伏电站在村里要是出故障怎么办?村子里有了钱,这些钱如何确保都花在老百姓身上?记者走进山西光伏扶贫监测调度平台,科技创新给出了答案。
“所有电站全部接入了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监测系统,能随时监测电站运营情况。”张临阳告诉记者,山西在全国率先自主研发了光伏扶贫收益分配管理系统,各县村的收益分配信息与原始材料都能实时上传到系统,确保分配公平透明。“为了配合系统,我们建立了绩效评价、生产调度和风险防范等制度,这也是山西能够在光伏产业上取得这么多收益的秘诀。”
“我们还给每个村级电站都买了保险,无论是风刮雨打还是失窃都不怕。下一步,要谋划的是如何利用好这笔稳定的收益,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张临阳充满信心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