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鸟太多农作物减产 崇明人鸟之争寄望新措施

上海野鸟太多农作物减产崇明人鸟之争何解。图为2月6日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的罗纹鸭。(新华社)

上海野鸟太多农作物减产崇明人鸟之争何解。图为崇明东滩田间挂在尼龙线上的鸟类遗骸。 (新闻透视微信公众号)

澎湃新闻17日报导。上海崇明岛广袤湿地经过十多年生态岛建设已成「鸟类的天堂」,每年有大批候鸟越冬。但当地农民发愁——成群结队候鸟将崇明农田、果林、鱼(蟹、虾、鳖)塘当成「天然食堂」,稻米、水果、蔬菜、水产等持续减产,直接经济损失达1900万元(人民币,下同,约合新台币8360万元)。现有应对措施收效甚微,人鸟矛盾难解。只能寄望于将于6月1日起施行、中国大陆首部专门针对生态保护补偿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生态保护补偿可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多种补偿。

2024年1月,上海市人大代表王愫怡提交《关于建立崇明生态岛农业受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提到,由于不能捕捉野生鸟类,农民通常采取覆膜套袋、扎稻草人等无害化方式保护农业成果,但收效甚微,特别是对于农业合作社来说,损失更大,基层群众意见很大。

对此,王愫怡提出,根据生态环境补偿原则,建议市农业农村、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联合制定崇明生态岛农业受损生态补偿机制,推出相应法规政策,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以此平衡野生鸟类保育的公共利益与土地承包者合法权益之间的关系。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官网5月15日公开对王愫怡建议的答复称,近年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已采取多种措施,但效果有限。野鸟保护和农业生产之间矛盾陷入困局,农户对鸟类的物理驱赶收效甚微,补偿机制有法可依,却无法执行,上海生态补偿政策尚未覆盖,不过,为保护野鸟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不应由农民承担。上海将落实致害监测预警措施,尽快建立损害评估机制,制定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程序。

据调查和研究,截至目前,在崇明三岛共记录到野生动物鸟类21目70科38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69种,其中水鸟有170种。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答复时称,结合上海市野生鸟类群落观察结果,雁形目、鹈形目、鸥形目等栖息于沿海湿地的水鸟和栖息于内陆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雀形目林鸟,是最有可能引发致害问题的类群。

经初步统计,2023年,崇明生态岛农业生产受野生鸟类危害总面积为2.5万亩次,其中麦子0.8万亩、油菜0.7万亩、水稻0.6万亩、果树0.3万亩、蔬菜0.1万亩、水产33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900万元。

在「鸟害」来源上,野鸭主要危害秋播麦苗、越冬油菜、大田蔬菜,麻雀主要危害成熟期水稻,而林果成熟期持续受到各类鸟害危害。

在区域分布上,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农业生产地块受灾最重,作为候鸟过境补给站,受灾作物以秋粮、越冬大田粮食、蔬菜作物为主。此外,崇明区庙镇、竖新镇、堡镇等地林果生产长期遭受野生鸟类危害,影响林果产量和农民收益。

据报告,离保护区最近的上实农业公司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万亩次左右,野生鸟类危害面积从2021年600亩次、2022年2500亩次,激增至2023年1万1466亩次,受灾面积占播种总面积近15%;直接经济损失从2021年的98万元增至2023年的679万元,初步统计,2024年在田麦子和蔬菜已受灾面积6138亩。

光明崇明农场地块近三年野生鸟类危害也日趋严重,2022年油菜绝收500亩,2023年麦子、油菜受灾面积扩大至9093亩(3087亩油菜绝收),2024年在田麦子、油菜受灾面积9588亩(948亩麦子绝收),直接经济损失983万元。野生鸟类危害预计造成麦子、油菜单产损失100公斤-400公斤甚至绝收,严重威胁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安全。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在答复中分析三方面难点:一是物理驱赶收效甚微。二是补偿机制有法可依却无法执行。三是上海市生态补偿政策尚未覆盖。

今年4月,大陆《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公布,将于6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首部专门针对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条例》指出,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机制,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生态保护补偿可以采取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购买生态产品和服务等多种补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