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高管增持5年却连年亏损,能提振投资者信心吗?

拾盐士|出品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随着各大城商行中报陆续发布,9月以来,已有交通银行、江苏银行、西安银行、上海银行和齐鲁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股东或高管增持公告。众多A股上市银行高管增持等利好因素共振,有望促进银行股估值修复,给投资者们注入更多信心。

而在众多增持公告中,上海银行高管“心连心”式增持引发业内关注。上海银行于近日公告称,获得包括行长朱健、副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副行长汪明等多名高级管理人员增持。

拾盐士了解到,自2019年以来上海银行高管每年都有增持动作,然而该行股价却年年下行,高管们也不得已被“割了韭菜”。

而近两年来,上海银行不仅估值承压,业绩增速在在持续放缓。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63.6亿元,同比下降5.66%;利息净收入181.3亿元,同比下降10.38%;归母净利润128.3亿元,同比上升1.27%。

营收连降业绩承压

风险指标整体呈下行

营收下滑,归母净利润微增,上海银行今年的半年报并不算出彩。

2023年1-6月,上海银行实现营收263.6亿元,同比下降5.66%。拉长时间线来看,这已是上海银行连续第三个财报季营收下滑。

2022年财报显示,上海银行实现营收531.1亿,同比下滑5.54%;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该行营收下滑幅度拉大至7.12%为132.1亿元。

在营收下滑的同时,上海银行最近几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都实现了低幅增长。2022年末至2023年二季度末,其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1.08%、3.25%、1.27%。

制图/拾盐士多面金融工作组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上海银行营收不断下滑,而归母净利润却还能保持微增,这与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不无关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高达27.66亿元,同比增加了1017.3%,一季度的时候也爆增905.34%,高达18.36亿元。然而在2022年,该行的公允价值变动还是-1.62亿元。

对此,上海银行也在财报中指出:“主要是市场利率下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估值增加。其他收益3.99亿元,同比增长3.72 亿元,主要是政府补助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这部分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共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1.55%,并不可持续。未来如何提升盈利能力,仍是上海银行需要面对的难题。

从具体业务来看,上海银行两项主要收入:利息净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已经出现双位数跌落。今年上半年,两项收入分别下降10.38%、17.94%至181.3亿元和28.65亿元,而在2022年末时,这两个数据还是380亿元、64.92亿元。

除此之外,在风险数据方面,上海银行面临的压力也不小。今年上半年,上海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为16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不良贷款率为1.22%。

在A股17家上市银行中,相比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苏银行的0.91%、南京银行的0.9%、宁波银行与杭州银行的0.76%,上海银行的风险指标仍有优化空间。

在拨备覆盖率方面,从近四年的趋势看,上海银行整体呈下行状态。2019-2022年,上海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337.15%、321.38%、301.13%、291.61%,到了今年上半年,其拨备覆盖率虽仍保持284.54%的高位,但较去年同期也有7个百分点的下滑。

另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于2022年3月的上银理财,系上海银行全资子公司。今年上半年其营收、净利润指标均出现大幅下滑,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净利润1.91亿元,分别同比下降24.15%和34.59%。截至报告期末,上银理财总资产为41.05亿元,净资产为39.81亿元,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3152.29亿元。

高管增持连年亏损

何以提振投资者信心?

随着近两年来上市银行股价整体承压,加之不太出色的业绩表现,上海银行的股价也处于震荡颠簸的趋势中,甚至多次坐上“过山车”。

数据显示,在2017-2022年上海银行股票多次经历急升猛降。2017年7月31日,上海银行股价曾达到9.21元/股的高点,到了2022年10月31日,其股价低至5.15元/股。截至9月20日收盘,上海银行股价报6.19元/股,市值约为879亿元。

不过,上海银行的高管们似乎一直保持信心,自2019年以来,增持行动每年都在持续。大股东和高管团队增持,历来被市场解读为稳定投资者信心的重要举措,上海银行高管们频频主动的增持,一定程度上也有安抚投资者的作用。

不过,拾盐士注意到,从将近9元/股的成交价格到如今6元出头的成交价格,上海银行高管团队似乎也被“割韭菜”了。

2019年,上海银行高管分别于8月29日至30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该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8.90元至8.98元。

2020年,该行高管分别于8月27日至28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8.21元至8.29元。

2021年,该行高管分别于8月31日至9月1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 7.15元至7.33元。

2022年5月5日,上海银行高管团队再次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6.45元至6.50元。

最近的一次股票增持发生在9月6日,上海银行公告称,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分别于2023年9月6日至9月7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人民币6.09元至6.14元。

可以看到,上海银行高管们的增持行动并没能增加资本市场信心,拉动股价,自己也是年年增持年年亏损。

以现任行长朱健为例,其2021年至今累计增持37万股,按照当年度增持均价和目前的收盘价相比,累计亏损约20万元(不算分红)。董秘李晓红和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则是连续参加了5年增持,账面浮亏各约13.4万元、47.6万元(不算分红)。

与此同时,也有人对上海银行高管试图通过增持来提振股价的行为提出质疑。因为5年来高管增持股票的总额并不算高,每年在几百万左右,总数也不过约1670万元左右(以增持均价计算)。这个体量的增持,似乎对股价影响并不大,更别说提振市场信心了。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理事长柏文喜认为,上海银行高管连年增持却不断亏损的情况确实令人困惑,既要考虑银行内部经营问题,也要考虑外部市场环境问题。高管持续增持的原因可能是表达对公司的信心,但“连年增持连年亏”现象持续存在,则意味着银行在经营上显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涉及到银行自身的业务模式、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问题。

内控管理风险暴露

多次收到亿元罚单,投诉量居辖内首位

柏文喜指出,银行高管在购买股票时,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一个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可保证银行业务的风险水平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这对于银行的长期稳健经营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银行今年内曾接到近亿元的监管罚单,暴露出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缺漏。

今年4月,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上海银行因存在违规向境外个人销售外币理财产品、违规办理内保外贷业务、违规办理备用金结汇、未按规定报送结售汇统计数据、虚增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量等多项违法事实,被处罚款9834.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9.9万元,罚没款合计9854.4万元,同时,多名负责人也被处罚款6-7万元不等。

事实上,这并非上海银行首次在“内保外贷”业务上摔跤。

资料显示,2020年8月,上海银保监局曾作出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列出2014年至2019年间上海银行的23项违法违规行为,其中就包括“内保外贷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合计罚没1652万元。据统计,自2018年以来,上海银行共出现50余次违规行为,罚款金额从20万元到9800万元不等,被罚金额合计超1.46亿元。

除了屡次接到大额罚单,在银行服务方面,上海银行也是屡遭诟病。据上海银保监局公布的2022年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上海银行业消费投诉共72032件,上海银行投诉量为885件,每百营业网点投诉量379.8件,每千万个人客户投诉量551.2件,投诉量均在中资法人银行中排名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至2022年上海银行被投诉量逐渐递增,分别为510件、829件、885件,已连续两年位列辖内中资法人银行首位。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也不少消费者反映,上海银行金融服务存在暴力催收、欺诈消费者等问题。有用户表示,上海银行在9月6日发送短信邀请客户参加“消费达标赢50元红包”活动,短信中附活动链接,但链接中并未写明需客户报名参加该活动。自己于9.7-9.9期间消费超5000元,符合活动要求却一直未收到红包。经咨询客服回复称,自己原来一直未报名参加活动,因此红包也无法得到,深感自己受到了欺骗。

频繁的客诉势必会影响公司信誉与形象,在营收下滑、股票下行的大背景下,上海银行的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了。作为曾经的城商行“排头兵”之一,上海银行业绩和股价能否重现往日荣光,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