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与大师:李政道如何促成中科大少年班的创立?

8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讣告《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

讣告显示,享誉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于当地时间2024年8月4日凌晨2时33分,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周岁。

上海交大称,作为推动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李政道怀着炽热的祖国情和浓烈的报国愿,用他杰出科学家的卓越眼光,围绕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极力助推中国高能物理发展;促成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的建立,设立CUSPEA(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建言设置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制度,设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提议建立李政道研究所,推动中国基础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学问题。他为中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议大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李政道: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的积极推动者》的文章称,李政道在多种场合表达自己对基础研究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意见。例如,在1972年9月23日参观华东技术物理研究所时,他称赞研究所在应用物理方面做得很好,但“建议还应大力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此后,李政道又促成建造中国自己的高能加速器,即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一篇发表在《现代物理知识》杂志上的题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的决策和李政道的贡献》的文章称:“我们可以看出,要不是李政道先生力挽狂澜,改变中国高能加速器的建造方向,我们可能至今仍在西方后面爬行。”

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还不止是加速器。1979年他还建议了中美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计划,即CUSPEA。让美国各大学为中国培养了900多位博士,其中有1/3回国了。李政道为了提高中国的研究水平还亲自到北京讲授量子场论,粒子物理和统计力学。

人才培养:促成中科大少年班创立

在培养基础人才上,李政道曾提出,用全民选拔方式选出少数约十三四岁且有条件培养的少年,连续培养一段时间使之成为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即培养“一支少而精的、不脱离群众的中国基础科学工作队伍”。

中科大少年班学院官网2021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李政道与少年班》的文章显示,李政道先生关于基础科学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思想像一颗种子播撒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大这片“生长”科学的“土壤”里。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全国科学大会的通知》,在随后的几个月内,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纷纷给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各地科技领导部门写信,踊跃向国家提建议、献成果、荐人才。中国科学院将破格选拔人才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重要措施,中国科学院下属单位根据院领导的批示破格录取了一批自荐求学者。中国科大少年班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8月5日晚间,少年班毕业生王林(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少年班学习生涯对自己研究工作的帮助。

李政道非常重视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而中科大少年班同样重视打好数理基础。王林对记者表示:“中科大少年班非常强调数理基础的打牢。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我们能够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为我在后续的研究中把握问题本质、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关于在少年班的学习,其表示:“我们相较于同龄人更早地进入大学,而少年班注重科研早接触,我们在本科未成年阶段就有很多机会参与到实际科研项目中。在研究初期允许并鼓励试错,让我们对科研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充分找到自己感兴趣和适合的研究方向,提高了我们科研中的容错率。此外,由于我们完全开放的专业选择,中科大少年班还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学子,我们之间的跨学科交流与合作,极大地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促进了知识的融合与创新。这种跨学科的视角,使我能够在研究中更加全面地考虑问题。”

对于少年班学习生涯对工作、研究的影响,其表示:“我觉得中科大少年班是有着科学家精神传承的。虽然我本人是一个很普通的研究人员,但在这里的学习中,我确确实实地感受到了前辈们以及同龄人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追求,这种精神鼓舞了我在科研中前行。”

正如上海交大在讣告中所言:“他(李政道)淡泊名利、笃行致远的科学精神,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与学子不懈奋斗,铸就中国科技新的辉煌。李政道先生的逝世是全球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李政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