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别让进口生鲜成防疫漏洞

中国时报社论

炎炎夏日已经来临,专家原本预期新冠肺炎疫情可望在夏季趋缓,如今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美国、巴西、印度病例持续飙高,日本、南韩、香港则在疫情消减后再现反弹。依此趋势看,新冠病毒不会像当年SARS般限于局部并快速消失,而是会像流感一样持续全球跑透透。政府不能再认定这只是一波很快会结束的疫情,必须为与新冠共存的新常态作好万全准备。

美国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近日跳到7万,来到总计360多万人确诊、超过14万人死亡的可怕数字。最早传出疫情的东亚国家,疫情和欧美比极为轻微。这要归功于曾有SARS或MERS经验,政府和民众警觉性够、反应也快,封城、断航、筛检、口罩等措施立即到位。安然度过第一波的东亚,却在放松管制后出现第二波疫情,北京很快压制下去,但始终没查清源头。南韩是在5月假日后的6月出现第二波,7月又出现第三波,日本东京现在日增约280人,已将疫情警戒提升到最高的第4级;香港单日新增67例,也创下1月至今新高。

与病毒共存长期作战

新冠病毒最可怕的是病毒株变异快速、传播力惊人,约半数无症状或轻症者,可以在无知无觉间广泛散播病毒。而且世卫组织终于承认,新冠病毒不只是经由飞沫传染,还可以经由空气传染,后者的传播范围更大。一旦因疫情趋缓就放松警戒,绝对有可能再来个第2或第3波。现在欧美和大陆都倾全力研发疫苗,但新冠病毒已有超过30种变异株,能否研发出同时打击多种变异株的疫苗犹未可知。也有可能像同属冠状病毒的流感一样,每年选几株可能有较大流行的病毒,再让药厂提供疫苗,但也像流感一样,有时手气不佳挑错了,结果是其他株流行起来,疫苗有打也没用。如果效期短,要年年打或打多种,在研发成本和政府医疗资源上都会是很沉重的耗费。

所以我们眼前最可靠的对策,是把已经做好的做得更好,做得不好的再补强,因为病毒可能会与我们常在,很多以为是暂时的特例,现在要以长期作战的态度面对,并且在「生命」、「生计」与「生活」之间求取最佳的平衡,以下有几项工作必须加强:

首先是筛检能量,目前台湾因为确诊数少,检验单位能取得的样本数也少,这不利于发展大量的筛检能力,加上疫情中心坚持精准筛检,不肯增加广筛,能做筛检的机构也不多,万一防疫出现破口导致大规模社区感染时,我们的筛检能量及速度会来不及处理。无法快速大量地筛检,就无法精准地在社区进行追踪隔离,也就难以严密围堵疫情扩散。未雨绸缪,趁着现在台湾没什么疫情,政府必须增加筛检单位、强化快筛能力并研发有效试剂。

其次是预备好隔离场所,前一波海外民众回国时,就已出现隔离旅馆一房难求的窘境,政府放任无症状的人回到家中居家检疫或居家隔离,这是非常危险的。虽然疫情中心后来要求家中无专用卫生间或有老人者必须住检疫旅馆,但也显示政府并没有为相当数量的隔离人口预作准备。光是归国人潮就已经应付不来了,如果国内爆发疫情却又不能集中隔离,等于是任由病毒在各地流窜。疫情中心应该及早协调军方、学校或政府可用设施,甚至找地方预做方舱医院的准备也行。

除了人货物也要检测

另外,大陆曾在南美进口的冷冻食品发现病毒,这提醒我们,除了人,货也不能疏忽。过去疫情中心对人的筛检都能不做就不做了,更不会多事想到货物上头,但大陆的前例是个不能忽视的警讯,进口货品生鲜至少也该抽样检测,免得防疫出现漏洞。

疫情今年绝对结束不了,明年也还不一定,再往后同样难说。长期锁国必然会打趴台湾经济,我们既要与病毒长期作战,就要在防疫的同时重振经济,依据各国疫情并配合筛检或认证后,开放商务、观光与留学生来台。台湾看起来好像很安全,但是这个安全的基础非常脆弱,尽早补强各项防护,才能让我们持续安度疫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