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防疫主战场迈入社区感染

(图/本报系资料照片)

继曾去过金山、乌来老街的案268、台师大学生案322,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2日公布的社区女保全案336,近日出现3起感染源不明确诊案,指挥官陈时中坦承,已出现零星社区感染源,这3起本土案例提醒我们,必须正视社区感染的迫近,以及社区隔离与检疫可能造成的破口效应。任何一点疏失,代价就是民众宝贵的健康与生命。

台师大成为成大、清大、政大、文藻、实践后,第6间有师生确诊的大学,但必须严肃以对,这是第一宗大学本土感染案例。这名学生并无出国史,至今仍查不到感染源头。现在查不到感染源的案例还只是个位数,却显示社区已有小型、片断的感染链存在,必须防微杜渐,脚跑在病毒的前面,在病毒能大量在社区扩散前就截断散播管道,这需要超前部署及严密防堵。

对境外防堵不够严厉

台湾在第一波防堵大陆病毒时作法迅速果断,因而疫情成长曲线比其他各国都来得晚而低。但当欧美出现第二波传染潮、归国台人带来第三波传染潮时,我们的防疫决策却不够决断,与防堵大陆相比似乎有双重标准,既没有及早阻断欧美来台人流,对返国的海归潮也失之于宽松。台湾的确诊人数从两位数突然飙破300,正是因为我们对第二及第三波的防堵不够严厉。

无论是武汉包机、类包机还是钻石公主号乘客,返台后都要送隔离中心,待满14天无状况才能返家。但最近旅外民众大量返台,每天入境人数毫无限制,却只要回家进行居家隔离或居家检疫,而这些民众大多来自欧美地区,美国、义大利和西班牙的确诊人数已经超过大陆,义大利死亡人数更高达1万3000多人,何以来自这么危险地区的民众竟可以回家和家人亲密相处?

观光局机场人员因为接待主管之子返国,不但自己被感染,还传染给家中5岁的小孩。如果返国者先集中送往特定隔离检疫处所,还会有机会让他们喝咖啡传病毒吗?同住在一个屋檐下,一般家庭很难分隔出足够的隔离距离,何况家中可能还有老幼孕弱等高风险者,感染机会相当大。居家隔离或检疫者不能外出,但家中其他成员可以自由外出活动,有可能在感染但无症状的情况下到处散播病毒,还不提至今已发生多起居家检疫者趴趴走的事件。这不但是把风险放入家庭中,更是带入社区里。

问题是,现在居家检疫者多达5万,光台北市就快2万人,双北检疫旅馆一房难求,因为事前完全没做好准备,没有安排好足够的处所,只好把这些高风险者放回家,但我们其实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协调更多旅馆,或征召军营、校舍、公务单位甚至救国团活动中心。一面管控返国人数,一面将风险者集中隔离,一面增加筛检量,及早发现确诊者以隔离治疗。台北市长柯文哲抱怨纽约比武汉危险,要中央「不要一直放人进来」,正点出疫情可能的破口危机。

忍一时的麻烦与不便

疫情指挥中心已宣布社交距离指引,室内1.5公尺室外1公尺,但有关餐厅、电影院等人流密集场所,则放在第二阶段强制规范中实施。在此我们不妨参考一下香港的作法,确诊数700多的香港日前宣布禁止4人以上集会,关闭电影院、电玩、健身房、KTV等娱乐场所,每期14天。台湾确诊案例已超过300,而且近来增加很快,应该慎重考虑让空间密闭的电影院、KTV、舞厅、夜店等场所暂时停业。陈时中说戴口罩也可以唱歌,其实在KTV里不但要飙歌,还要吃吃喝喝、唱唱跳跳,哪里戴得住口罩。至于舞厅夜店里推杯换盏、磨磨蹭蹭,健身房里气喘吁吁、挥汗跑跳,都是高风险的行为。防疫超前一点没关系,代价只是民众一时生活上的不便,但如果防疫动作比病毒慢,代价可会非常惨重。

蔡总统宣示的「防疫关键14天」已经结束,以台湾目前的疫情状况,距离封城确实还有一段距离,但要保持住这个距离,让大家不必在将来蒙受欧美禁足令的痛苦,我们就必须把防堵病毒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滴水不漏,快点把所有看得到及预想得到的防疫破口都堵起来,才能为民众健康安全做最大维护。

拒病毒于境外的「关键14天」已结束,目前主战场进入发现、扫荡本土案例的新阶段,关键在中央指挥中心,决策必须更迅速果断,府院须提供必要的授权与资源,民众也要忍一时的麻烦不便,绝对胜过日后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