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降低两岸风险 国民党扛起责任吧

旺报社评

大陆各省市陆续召集地方台办开会,落实5月中央对台工作会议相关决定,在大同小异的会议通稿中,浙江、辽宁两省提出「防范涉台风险」问题,相信是北京自上而下的部署内容,所谓「涉台风险」究竟为何,值得深入探究与研判。

涉台风险无处不在

站在地方台办的角度,不太可能思考或准备诸如两岸军事冲突、政治或经济摩擦等宏观层面的风险,而应属于具体事件层面的风险。比如某地台企无预警突发事件,可能产生政治效应,甚至影响两岸关系,再如类似「富察事件」触及在陆台人的人身自由,恐挑动台湾社会敏感神经。此外,成都世大运、杭州亚运即将举行,中华台北选手在陆比赛是否产生政治争议?必定是地方台办需提前因应的问题。

「风险」之所以需要警惕,因其隐藏难见,或不为人知,原是「小事」,却不小心酿成「大事」。「防小事变大事」,或能「大事化小」,都可以算作化解风险。两岸政治敏感,又有复杂的美中博弈因素卷入,「涉台风险」无处不在,小到两岸网民斗嘴,大到军舰军机擦枪走火,在当今两岸情势下都有可能掀起滔天巨浪。

大陆地方台办如此重视涉台风险,一定有北京的提醒,想必与总统大选年有关。4年前,民进党执政声望本来相当低落,2018年韩流兴起、国民党大胜,赖清德挟深绿势力逼宫参加初选,蔡英文一度露出败相。然而,2019年香港反送中,说是蝴蝶效应也好,完美风暴也罢,最终让蔡英文靠「芒果干」挽回颓势、顺利连任。

2024选前,大陆官方愿意正视、管控涉台风险,值得肯定:第一,说明北京不愿介入台湾选举,不想「大陆因素」影响选情;第二,北京认识到台湾民意对两岸关系、对大陆的高敏感度,选前不想出事、也不想惹事,其实是尊重台湾社会和民意的表现;第三,北京深知2024选举的重要性和敏感性,希望能「顺着台湾民意」走,不愿重蹈4年前覆辙。

不过,背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首先,大陆担心的「涉台风险」,无论是涉及在陆台企、台人的经济纠纷或人身安全问题,还是在国际赛事上两岸可能出现的误会或摩擦,在马政府时期,双方有各种各样的管道可以及时沟通、有效解决,大多可以化解于无形,在「小事化大」之前就可以「大事化了」得到妥善处理。

加强两岸有效沟通

民进党重返执政后,两岸官方沟通彻底中断,半官方、准官方机制基本瘫痪,甚至民间的传话、协调都面临层层政治阻碍,导致现在两岸出现任何突发事件,都可能产生「小事化大、大事化炸」的风险。3年前新冠疫情发生之初,原本非常单纯、技术性的武汉台商包机返台问题,因为沟通不畅,一度导致两岸民粹强烈对抗的局面。

其次,对风险的警惕是好事,但如何认知和处理风险,则是一门需要高度政治智慧和技巧的学问。一方面,有些问题需要就事论事、明快处理,如果过度将其视为「政治隐患」,反而会不小心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另方面,官方尤其是基层往往存在「能捂则捂」的消极思维,而两岸舆论生态又截然不同,一旦因为讯息发布不及时或不准确,很可能在台湾社会迅速政治化发酵。

因此,加强两岸务实有效的沟通,尤其是在事务性、非政治性争议发生初期,双方就透过适当管道加以相互了解、澄清彼此疑虑和误解,也就是从源头管控和化解风险。

好在疫情已过,两岸交流可以恢复正常,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今年两度和大陆政协主席王沪宁对话,马英九也有一次成功的大陆行,国共互信不是问题,双方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既有运作经验的基础之上,激活马政府时期在二轨、准官方的沟通管道。建立互信、降低两岸风险,民进党做不到,国民党就铁肩担重担,负起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