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广交朋友、扩大合作是对的
旺报社评
扩大内需是大陆今年拚经济的重点,两会政府预算报告书揭露高达27.5兆人民币的财政支出,其中7成以上将用于民生消费与服务,但这不表示北京不再重视对外经贸。新总理李强上任第一场记者会强调,不管是走出去或引进来,大陆对外开放都是基本国策,将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并誓言借此赢回世界对大陆经济的信心。
维持长期外部增长动能
历经3年疫情严格封控,大陆经济载浮载沉,迟未恢复到过去稳健成长的状态。随着管制措施全面松绑,受创最严重的内需产业成为疫后振兴重点。加上政策操之在己,短期效果可立即显现,因而受到主政者高度偏好。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内外引擎同时高速运转,才是确保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尤其是大陆正面临美国巨大制裁与围堵压力,想要有所突破,更需积极对外拓展经贸与外交空间,才能维持长期外部增长动能。
在北京斡旋下,断交7年的沙乌地阿拉伯与伊朗,宣布恢复双方外交关系,这件重大外交事件,表面上看是大陆展现外交实力、强化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但更关键因素在中国大陆的经贸力量,受到当地肯定。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丝绸之带沿线最重要贸易节点,大陆4成以上原油进口来自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则是大陆商品、劳务与技术的主要出口市场。
譬如,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的华为,因制裁因素造成欧美市占率大幅下滑,但以沙国为主的海湾国家,在性价比考量下大量采用华为5G网路通信设备。2月底刚落幕的世界行动通讯大会(MWC)期间,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及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等国主要电信运营商,更纷纷与华为签署5.5G的创新合作了解备忘录(MOU),打算一同开发次世代5G通信技术与应用服务。
更不用说,习近平出访俄国会见普丁,预计结束后与泽伦斯基视讯通话,无非都是希望能借由调停乌俄冲突,为全世界和平、甚至是全球经贸繁荣,贡献一己心力。此亦凸显,即便美国在国际上处处掣肘、挑衅中国,但北京并未轻易落入美方圈套,反而默默付出,扮演好自己在地球村的角色。
这个发展方向是对的。特别是在对外经贸与投资部分,着眼于长期经济增长目标,现阶段大陆需要的是更多盟友与战略伙伴,而非敌人与仇家。这样的事实,清楚体现在一带一路的成就上。根据大陆商务部统计,2013年到2022年十年间,大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大增1倍,从1.04兆美元扩大到2.07兆美元,年均成长8%。投资方面截至2022年底,累计双向投资超过2700亿美元,陆资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金额更是高达571.3亿美元,为当地创造42万个以上就业机会。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功能
2022年世界银行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大幅减少贫穷人口近4000万人,同时提高参与国贸易规模约2.8%至9.7%,全球贸易也将因此增长1.7%至6.2%,并带动全球收入提升0.7%至2.9%。
确切的例子如中南美洲阿根廷,陆企承包兴建的太阳能光电项目,为该国最贫穷地区近10万户居民提供基本用电需求,并为当地带来超过6000万美元的财政收入。大陆提供非洲塞内加尔融资,实施的乡村凿井工程,为该国将近1/7人口带来清洁水源,大幅改善当地生活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都非短期可以企及的成就,而是需要长期布局累积。对现阶段大陆来说,不管是基于外交关系突破或经济增长需求,都需要这类外部资源挹注。尤其是作为新兴市场领头羊,若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功能,与包括中东、中南美洲与非洲等国家建立良好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同时利用实体经济投资来掌握未来关键资源与战略物资,将更能确保长期经济动能来源,也是突破美方封锁的一个好办法。如何广开大门、多交朋友、扩大对外合作,将是大陆经济长期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