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务实合作符合中意共同利益
2024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回首过往,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亮点纷呈;展望未来,中意关系正处于全新的历史起点。10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在北京举办“2024中意智库论坛”,邀请国内外嘉宾围绕中意务实合作进行深度研讨,为推动中意关系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昌林表示,自中意两国建交以来,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持续拓展合作领域,不断提升合作层次。2004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事关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坚定支持,保持了中意关系的长期稳定,当前已成为不同文化背景、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国家间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典范。
“世界经济正经历深刻变革,面临着地缘政治危机和诸多不稳定因素,中意必须以更具智慧与前瞻性的方式应对挑战。”意大利驻华大使安博思表示,近段时间以来,中意双方充分利用中意政府委员会第十一次联席会议、中国—意大利商业对话论坛、中意经济合作混委会等平台,加强交流互动,减少彼此分歧,把握合作机遇,进一步挖掘在机械、物流、农业、金融等多领域的合作潜力。
意大利经济与财政部前首席经济学家洛伦佐·科多尼奥表示,单边主义政策并不能促进经济持久发展,反而会像回旋镖一样最终影响到自身。中意双方不应因地缘政治因素,改变长久友谊和良好合作关系。双方应继续保持开放合作,促进自由贸易和互联互通,在促进两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加强国际合作发挥作用。
在当前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中意高层互动频繁、成果丰硕。今年7月,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访华期间,中意两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意大利共和国关于加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与2010年发布的行动计划相比,此次行动计划涉及合作领域大大扩展。双方确认优先在经贸投资、金融、科技创新和教育、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医疗卫生、人文交流六个领域开展合作,并提出具体合作目标。
“经贸关系始终是中意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罗红波表示,2023年中意双边贸易额为717.58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358%。来自意大利的制药和化学医疗产品、纺织服装、机械装备等受到中国市场的欢迎。今年1月至9月,中意双边贸易额为541.98亿美元,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双方规划,接下来将就投资便利化、数字贸易、贸易与环境等议题加强讨论,共同推动双边贸易平衡稳定发展。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人文社科部部长萨尔瓦托雷·卡帕索表示,近年来中意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人文交流成果,架起了一座增进东西方友谊的桥梁,为中意关系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更多正能量。未来,双方还可在老龄化社会政策、可持续发展理念、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教育研究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
“中意在推动绿色转型和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具有较大合作空间。”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意大利蓝皮书》系列年度报告主编孙彦红表示,中意双方在航天、能源等领域已开展了长久合作,还轮流主办中意创新合作周,促成大批中意科技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当前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中欧科技合作被西方一些人泛安全化,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中意科技合作范围。但伴随双方高质量发展,中意在推动绿色转型所需的技术、市场、资金等方面仍具有很强互补性,在电子商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也有潜力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在世界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深化务实合作符合中意共同利益。当前,中国正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涵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领域;同时积极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了制造业外资限制的全面“清零”,并正在生物技术、云计算等领域积极实施自主开放战略,这将为中意合作提供更多新机遇。(经济日报记者 杨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