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老年书写──简媜陪着你走向银闪闪

面对老年生活,简媜认为要提早思考,才能踏上银光闪闪的旅程。(邓博仁摄)

(印刻文化提供)

作家简媜在2013年出版《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老年书写与凋零幻想》,认真谈论生老病死,今年再推出增订版,可说是献给世界的深情老年书写。重阳节刚过,你想过如何面对老后人生了吗?

台湾从1993年开始就是高龄化社会,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的统计,随着老年人口快速攀升,将在2025年迈入超高龄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也持续提高,预计在2039年突破30%,2070年将达43.6%。作家简媜在2013年出版《谁在银闪闪的地方,等你:老年书写与凋零幻想》,认真谈论生老病死,今年再推出增订版,可说是献给世界的深情老年书写。

■写老,但不仅仅谈老

如何书写「老」?简媜表示,「老」不是只有一个人的事情,「『老』牵动着家庭和社会,这是一件大事,我运用文学的方式写出来;写『老』,而不仅仅谈『老』。」

简媜说,要写老,不能单单只写老,「写老要同时写生、老、病、死,人生四阶段,因生而病、而老、而死,我们完整地通过后,这一生才能是完整的一生。」

为此,简媜从「生」开始写起,但在老、病、死的比重还是放比较大,她表示,这个大架构之下,需要多面向观察,「有些来自阅读,有些是社会现实状况,还有周遭的朋友、长辈,他们就是我的老师和助教,帮助我体认老这件事情,还有社会的高龄化问题。」

简媜说,她写这本书时,高龄化社会还没有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而如今老就像滔滔洪水,或像是土石流一样,来了。」

简媜表示,整部作品从写作到构思,前后的酝酿和思考,花了几年时间,「我思考为什么非写这本书不可,也自问什么叫作『老』,在这种自问、自答又自我省思的过程中,发掘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一度有点扛不下来,觉得自己准备不够,没办法把『老』这件事情提到一个高度来看待,就像盖高楼要有足够的钢筋水泥,我当时只足够盖狗屋。」

■用文字,造一座湖泊

期望能写出心满意足又具分量作品的简媜,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瓶颈,她表示,有天在黄昏时分,她在自家附近散步,「虽然在这里住了很久,但那个河堤几乎没有去过,那时觉得应该要去散步一下,坐在堤岸旁,有很多芒草,风吹动芒花,有一种苍茫的感觉,河水的波光粼粼,我的疲惫像是被理解了,那是自然的力量,我当时不知道在跟河流还是在跟我自己说:只要让我能够完成,我会带书来念给你听。」

对着河流说话,河流的倾听,也像是一种释放和祈祷,简媜也真的在生活和写作多头忙碌的状态下,顺利完成26万字书写。简媜提笔写这部作品时是50岁,今年增订版出版,她已跨越60岁。

回想受到河流的鼓舞而写,简媜表示,写作者有时是用文字造了一面镜子,「像是湖泊一样,读者到湖面来,看见自己的倒影,我用文字造了一座湖泊,让读者看见自己的倒影、自我的鼓舞,这就是作家与读者之间神秘的心灵连结,让人能永不疲惫地往前写。我相信还有陌生的读者等在前面,作为读者的我,也会等待那种心心相印的时刻。」而这本老年书写,也在等待与未来读者银闪闪交会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