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倫敦地心:二戰防空洞的華麗再生

最初希望防空洞在战后可以快速改建成为地下铁,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变成了都市中的小农场。 图/美联社

公共历史建筑该如何保护或处置,经常有不同的争论。如果能妥善利用,既能保存历史文化资产,又有助于现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一举多得。伦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留下来的防空洞(Clapham South Subterranean Shelter),严格来说不算古迹,但是具有历史意义,唯有防空洞入口处建筑被列入古迹保护。在这个防空洞的地底下,有着一家都市农场,正好提供防空洞上方热闹市区跟餐馆每日新鲜的蔬菜沙拉,健康又环保。

这座位於伦敦西南边的克莱芬(Clapham) 的地下城市农场 Growing Underground,比地铁北线(Northern line)还深入地底。农场创办人原本想在城市里设立一座植栽农场,一方面协助吸收碳排放量,创造永续环保的环境,一方面提供地方超市的需求;但最终碍于都市寸土寸金,理想难以达成。创办人之后无意间发现有个出租牌子,挂在防空洞入口处,经过评估,可利用LED灯与低能源灯交互使用,来提供绿蔬菜必要的温度,于是决定租下深入地底的防空洞,来培植有机蔬菜。

这座面积多达 65,000平方英尺,深达100英尺地底的防空洞,出入不易,没有升降梯,必须长途跋涉180步阶梯。1968年时,著名的英国影集神秘博士(Doctor Who)第五季也曾设定在此拍摄,可惜最终未完成。

防空洞的历史当然不止于此,防空洞的再生也不只这样。

原本的都市农场,最后变成地下农场,利用LED灯与低能源灯交互使用,来提供绿蔬菜必要的温度。 图/Growing Underground

▌伦敦大轰炸!避难!

1940年代初,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国政府经过伦敦大轰炸后,眼看伦敦将再成为德军飞弹轰炸目标,立刻着手建筑深入地底下的防空洞,从北到南共盖了八座。每座防空洞预计容纳八千个遭遇攻击而被围困的家庭,里面设有床铺、厨房、医护设备、卫生设备等等,造型都是长长的圆筒状。防空洞在1942年完工,每个地道被分为四个区,每区之间有门连结,都各自命名,每区的床位上也都贴有被安置者的姓名。

在挖防空洞时最初的理想计划,是当战争结束后,这批防空洞可以很快地改建成地铁通道,因此从北伦敦到南伦敦之间预设的10个地铁站里,迄今仍可入口被盖成圆防空洞的鼓状。英国政府深信战后必定会有一个全新的世界,需要快捷便利的大众运输工具,方便市民从市郊到市中心工作的交通往返;所以届时只要把吊床挪走,铺上轨道,再把各个预设地铁站连结起来,通勤市民就可以立刻受惠。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战后伦敦房屋的建筑数量不如预期蓬勃,构不成连结这些预设的地铁站,一些防空洞也因腐坏而坍塌,只能弃置。

不过,由于防空洞的完善规划,在被弃置之前,曾在不同时期被充分利用作为住宿或旅馆,尤其是克莱芬地区的防空洞。1943年起,南克莱芬(Clapham South)的防空洞,曾是战争指挥中心办公室,每个周末都有军队住宿于此。1944年时,伦敦分别遭遇两次飞弹攻击——V1跟V2火箭轰炸,于是防空洞全部被充分使用,住满了来此躲避轰炸的居民。

1943年起,南克莱芬的防空洞,曾是战争指挥中心办公室,每个周末都有军队住宿于此。 图/截自BBC节目

▌牙买加移民的防空洞

然而,这些防空洞作为避难的功能,不到一年时间就结束了。1945年时,短暂的成为为军队住宿处。

二战之后,由於伦敦极度缺乏劳力,英国政府于是从曾是大英帝国属地的牙买加,引进大量劳工。当时在大英帝国内的殖民地公民可以自由移民,并没有限制,根据牙买加日报于1948年4月13日刊登的一则广告,船票每人28.10英镑,任何人想到英国工作都可以买票登船。就这样在1948年,MV Empire Windrush客轮载着多达492人的西印度洋群岛移民,入境英国。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没地方住,殖民办公室于是把这群移民安置在克莱芬地区的防空洞里。

当时离防空洞最近可找工作地方,就是现在位于南伦敦的布里克斯顿(Brixton),这些人并没有在防空洞里住太久,短暂逗留后便四散在南伦敦,这也造就后来布里斯顿发展成为加勒比海移民的社区。而布里斯顿的菜市场更因其鲜明的文化特色,现在也是著名的观光景点。

换言之,南克莱芬的防空洞,虽然后来没有真的成为地铁通道,但对伦敦成为现在充满各种多元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国际大都会样貌,也有意外的参与跟贡献。

从防空洞延伸出去的牙买加移民,更造就了布里斯顿往后蓬勃发展的社区文化。 图/路透社

▌英国制造的旅馆

战后英国社会萧条,经济困难,英国政府为了加强国民的自信心与国家认同,便大力宣扬「英国制造」与英国科学发明的优越性,同时打算在1951年举办「英国节」(Festival of Britain)。举办英国节,除了振兴经济与增加自信,也有意延续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精神与成就。为此,时任政府还在泰晤士河南岸边,建了一座皇家节庆大楼(Royal Festival Hall),并设立南岸中心,打造艺术文化、创意与展演的空间。

现在南岸中心的周边,以及滑铁卢地铁站的附近,是伦敦当前最为热闹、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展演据点;但在二战刚结束之时,当地却一片荒脊。在当时的伦敦,并没有足够的旅馆可以容纳从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来的数以百万的参观人潮。果不其然,英国节展览期间吸引了上千万的参观者买票入场。

由于经济困顿与紧缩,许多民众负担不起旅馆费用,又为了希望更多人前来参观,因此,策展中心将脑筋动到战争指挥办公室,转眼间将南克莱芬的防空洞改造成廉价的B&B,并命名为「节庆旅社」(Festival Hostel)。这个3先令一晚的防空洞旅馆,曾一度容纳高达1,500人次的旅客量。旅馆内只提供冷水澡,里面有两个餐厅,提供三明治,饼干,茶点等到晚上十二点,还有一间急救医护室。

有意思的是,由于防空洞的住宿为开放式,因此很容易有扒手混进,所以旅社经理会在旅客入住时,依据他个人看人的眼光,来决定是否让这名旅客进来住,如果有疑虑,就把人送到邻近的警察局,再调查一次。事实上,在首次的英国节展览期间,全英各地的中小学生都跟着学校旅行到南岸中心参观,也有不少学生住过防空洞旅馆。

从避难所到旅馆,克莱芬防空洞一路随着伦敦这个城市的需求而拥有功能的用途。 图/Paul Hudson(CC BY-SA 2.0)

而后在1953年2月,英王乔治六世(当今伊丽莎白二世的父亲)的丧礼期间,防空洞再次短暂地成为旅馆,提供前来参加丧礼的军队停留住宿之用——但,这也是防空洞最后一次为公众提供住宿。南克莱芬的战争指挥中心办公室,因不堪庞大维护费用,连年亏损,最终关闭。1960年代时,曾有谣传伦敦市政厅再度启用防空洞,让伦敦3,400名无家可归的街友有住宿之处,但最终并没有提出具体方案,而不了了之。

直到1975年,政府因政策改变考虑释出地下防空洞,作为商业使用。防空洞一层楼面积达94,000平方英尺,且安全性很高,所以自1977年起,一家档案资料储存公司陆续租下五个防空洞,用来储放档案资料。接着在1998年,伦敦运输公司买下防空洞所有权,准备用来改善地铁北线之用,但后来还是租给档案公司当储藏所。

如今,位于南克莱芬的防空洞转身变成地下农场,每日生产各种不同的蔬菜,像是豌豆、萝卜、芥末、香菜、芹菜等等,提供给位于防空洞上方的餐厅;米其林名厨麦克路斯(Michel Roux Jr.)也是农场的客户!至于一般大众,可以透过Farmdrop网站下订单,购买最新鲜即时的有机蔬菜,非常方便。

为了二战时期而兴建的伦敦防空洞,从避难功能到预设成为地铁轨道,又意外成为旅馆,然后变成档案储藏室,之后再度被活用,成为城市里的地下农场;若能善用历史建筑,文化古迹照样能参与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

《英国ITV:伦敦深处的防空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