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会让万科“暴”
10月底时,万科的美元债出现异动,部分债券收益飙升50%以上,引发市场的多种猜测。
随后,万科在投资者交流互动易平台上回应了异动,表示公司基本面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债券异动主要是市场情绪波动,以及境外市场出现不实猜测导致。
但回应之后,市场依旧疑心未消,甚至有机构、媒体开始在做最坏演算:大股东深铁会不会救万科。
11月6日,万科又组织了一次回应会。出席这次会议的除了万科的高层,还有大股东深圳地铁集团董事长,更为隆重的是,深圳市国资委主任、深圳市国资委党委委员也罕见到场发声。
这也是此轮行业深度调整,混合制企业遇到类似风险时,首次有大股东帮忙高调站台。
万科的底牌,依旧是稳的。
深圳国资委直接表态:
·万科是深圳国资体系的重要成员;
·深圳国资委充分相信万科管理层,并已经邀请毕马威和国资财务专家、机构,对万科的财务状况做出判断,一致认为万科基本面韧性强,财务策略稳健;
·万科与深圳国资委旗下的其他市属国企,有深入合作,在化解重点房企风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拓展万科空间;
·最重要的一句是:如果遭遇极端情况,深圳国资也将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下,运用一切可能手段和途径与万科共同应对可能风险。
这里面,深圳国资提到了5种可能采取的支持措施,包括:
·通过受让、合作开发等方式加快推进万科大型城市更新项目开发建设;
·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提高万科持有的各类投资性房地产的流动性;
·配合万科优化长期股权投资结构;
·积极组织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方式参与债券认购等工作;
·积极协调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万科融资的支持力度。
总结来看,就是将从项目、股权、以及融资三大方面,对万科进行救助。
深圳市国资委强调,国资国企有实力、也有能力支持万科防范和应对各类风险。
业内人士分析,万科是深圳国资体系的重要成员,深圳国资将万科纳入统计报表范围,万科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在深圳国资中占比均超三成以上,万科的经营发展对深圳国资具有重大影响。
国资如此立场鲜明地力挺企业实属罕见,这说明此次面对来势汹汹的做空势力和市场过度的恐慌情绪,深圳国资选择与万科共同面对,体现了国资大股东对万科的高度重视。
更重要的是,深圳国资不仅有鲜明的表态,还有多项具体举措,无疑是给过度恐慌情绪所影响的市场各方吃下“定心丸”。
而大股东方深圳地铁,也同样给万科准备了一套支持工具箱。
会议上,深圳地铁董事长辛杰表示,将根据市场情况进行有序释放以支持万科,包括:
·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承接万科在深圳的部分城市更新项目,帮助万科盘活大宗资产;
·为万科注入新的流动性,交易金额预计超过100亿元;
·同时积极准备,择机购买万科在公开市场发行的债券,提振市场信心。
最后,他再次坚定地表态,万科背后是深圳地铁,深圳地铁背后是深圳国资,其本次出任万科集团董事会副主席也充分地体现了深圳国资对万科的信任与支持,深铁自始至终都将与万科坚定地站在一起。
对于市场传闻“深铁减持万科股份”等消息,辛杰表示:“我声明深铁将长期持有万科股份,没有任何减持想法及行为,外界传播的信息是别有用心的,是造谣,请帮我们一起辟谣。”
万科的债券异动出现在三季度报发布的时间段,当时万科财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万科销售额同比下降10.8%。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
负债指标方面,截至今年9月底,万科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67.1%,较去年底下降了1.51个百分点;净负债率53.9%,较去年底43.7%增加10.2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2.2倍,比年初2.1倍略有提升,但比今年6月末2.7倍有一定的下滑。
因此,万科的经营情况也成为今年会议的关注重点。
对于现金的减少,万科财务总监韩慧华解释,主要是因为三季度里公司获取21个优质项目,对自由资金有一定消耗,同时考虑分红,当季现金有一定影响。
此前,已有市场消息显示,万科正与多家国有大行洽谈融资事宜,旨在获取70亿-80亿港元的新银团贷款,资金将专门用于偿还2024年到期的离岸票据。
郁亮在昨天下午的说明会上也坦言:“黎明前总是最冷的时候,但还是要对将来有信心。”
他表示,万科对市场一直有信心,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指望政策一招解决所有问题。
市场的恢复需要三组力量的合力:能买、想买、需要买。
“需要买”方面,住房需求依然庞大,当前市场建设水平显然超跌了,正在蓄积自发修复的势能。
“能买”方面,8月以来各地出台了许多支持合理住房需求的政策,给需求释放创造了条件。
目前还存在的难点是“想买”的问题,就是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行业保持稳定。一个总是出问题的行业,消费者信心很难巩固,保持行业稳定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
恢复信心其次是需要时间,每一轮房地产周期调整,从政策底到市场底,再逐步修复到合理水平,都需要时间。
他又做了最新预测:近两年压力大的原因,在于商品住宅建设交付洪峰与销售连续下滑叠加在了一起,但从行业施工情况看,到明年下半年这一叠加过程就能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