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松成:为什么我国需要结构性货币政策?
盛松成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
12月11日,中欧陆家嘴金融50人论坛(CLF50)启动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成立15周年圆桌会议在上海举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 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在会上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不仅发挥了点对点、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政策优势,央行也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了基础货币。
根据传统理论和各国操作,货币政策基本是总量调控工具,对货币政策的研究也集中在对宏观经济总量调控机制上。但在我国,长期以来,货币政策实际上大都是总量调控和结构性调控相互融合、协调配合的政策工具。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创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介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人民银行引导金融机构信贷投向,发挥精准滴灌、杠杆撬动作用的工具,通过提供再贷款或资金激励的方式,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特定领域和行业的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盛松成表示,在外部冲击引发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助于从供给端应对疫情冲击。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是支持经济薄弱环节、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有效举措。结构性货币政策也是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化的需要。
在盛松成看来,我国央行明显加大了再贷款的运用力度,主要是通过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比如说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支持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者和中小微物流、快递企业)、抵押补充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地下管廊和重点水利工程)等,这些都有效支持了我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在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我国主要从供给端调控疫情冲击,其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盛松成说。
“结构性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薄弱环节、促进转型发展方面非常重要。”盛松成说。在他看来,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举措。例如支农、支小再贷款,以及涉农、小微和民营企业再贴现,均为长期性工具,持续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薄弱环节的作用。为了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央行于去年12月创设了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按实际增量的2%提供激励资金。
在促进经济转型发展方面,去年11月,央行创设了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个重点减碳领域,央行按贷款本金的60%对商业银行予以低成本资金支持。又比如今年4月,央行创设科技创新再贷款,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支持。此外,我国央行还创设了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阶段性工具。
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特征,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契合了这一需要。在盛松成看来,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建立的激励机制,把央行的资金与金融机构对特定领域和特定行业的信贷投放挂钩,发挥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独特优势,从而支持了经济薄弱环节(如小微企业)和最需要发展的领域,比如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另一方面,央行也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投放了基础货币,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支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总量政策(如降息、全面降准)往往具有更强的信号效应,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往往更有助于兼顾内外平衡,同时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最后,盛松成表示,我国央行比较早就开始探索与使用具有结构性调节功能的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同时发挥了结构和总量双重调控功能。它既调节了结构,同时又是基础货币供应的一个渠道。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结构性货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而支持经济薄弱环节,同时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我们要实现货币政策的多重目标,而且多个目标之间是需要取得平衡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通过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再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一起发挥作用的。”盛松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