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新结构选民来袭?(杨方儒)

民众党籍总统候选人柯文哲1日出席「1/1万众1心,全台小草站出来」屏东场,柯虽全程不发言但仍引起不小骚动,柯粉们疯狂抢拍合影。(谢佳潾摄)

总统大选民调正式封关,选前最后十天的投票意向,谁能掌握?尤其是驱动游离选民的投票意愿,已是蓝绿白各阵营幕僚的重点工作,更将决定最终胜出的人选。

关键在于,在3党的基本盘之外,中间选民多半都是凭「感觉」投下神圣一票,加上去除高仇恨值人选,简单直白的构成了投票决策。以2022年的台北市长选举为例,蒋万安以42.29%的得票率胜选,挤下陈时中的31.93%与黄珊珊的25.14%,就凸显了蓝大于绿的传统结构受到柯文哲施政8年的板块迁移后,中间选民选人不选党的倾向。

这场台北市长选战也透露出,在同样的三脚督总统选战中,弃保效应与配票做法已难操作,中间与年轻选民就算现在还不知道要投谁,但也不想听别人的意见来投总统票。例如102.8万人的首投族,就算家中父母是赖清德或侯友宜的铁粉,但他们之中有很大比例就是要投柯文哲,不容易动摇。

这是民众党一定程度巩固的新结构,如今蓝绿携手猛打「柯盈配」,但年轻选民也跟上一代一样,选择了过目即忘充耳不闻。有趣的是,新结构中的年轻选民也正是传统民调难以触及与建立分析模型的手机族群,他们每天用6、7个小时的手机,但都很久没拿起过电话话筒了。

包括当选时都只有40岁的法国总统马克宏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以及刚刚出炉的阿根廷总统米雷伊,其实都是新结构诞生的新型态政治人物。台湾蓝绿选战结构向来泾渭分明,除了柯文哲在太阳花学运后趁势而起,成了过去十年唯一的政坛异数外,在同一时间想要颠覆旧结构的时代力量,则在少了母鸡的前提下,陷入泡沫化危机。

当然,蔡英文是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两度胜选也都成功迎合了新结构的投票意向,例如网路空军的成功操作,都大幅超越蓝营对手。只不过,蔡英文完全执政8年有褒有贬,当她与民进党也成了游离选民眼中的旧结构,也就是蓝白一再诉求的6成比例希望政党轮替的民意时,就成了赖清德与萧美琴必须扛起的沉重包袱。

阿拉伯之春后,新型态的民主运动与选民觉醒早已席卷多个国家,但也不是一帆风顺。泰国的前进党在2023年的众议院大胜,获得超过4成的席次,但44岁的前进党主席皮塔,却因保皇派插手阻挠而未能上位总理,这都是旧结构的反扑。

《经济学人》封面故事指出,台湾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夹在中美之间的政治情势,以及蓝绿体系,还有南北的既定板块,确实都让旧结构不易撼动。只不过,台湾持续压抑与忽视的新结构,会不会在蓝白合不成之后,这次一举跟上世界潮流,首度在十天后决定谁坐上总统大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