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假学历”装点门面应当严惩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对一款标有“东北农业大学”字样的网红零食展开调查,然而东北农业大学回应称,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当各大商家“拼学历”翻车,“学历造假”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和虚假宣传问题,让消费者对市场上销售的各类“高学历食品”心存芥蒂,也破坏了市场良性竞争环境。让“高学历食品”名副其实,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拥有“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农业大学”开发等字样的食品凭借“绿色健康”“安全可靠”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高学历食品”的含金量既包含经济价值,也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可以说,“高学历食品”背后积累了科研工艺的投入和过人的口碑,在同行业相关食品领域的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高学历食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一些商家为追逐小利而让自己的产品“碰瓷”高校、“造假学历”,甚至一些产品的质量都不达标,靠虚假招牌来赚快钱绝非正道。当出现消费者受骗、农科院和高校的名声受损等情况后,“高学历食品”市场的良性竞争环境或不复存在,各种维权背后也让产品创新的道路充满不确定因素。

让“高学历食品”名副其实,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必须看到,食品安全无小事、质量底线需牢守、品牌塑造要切实。“高学历食品”是一个整体,一些商家为名“造假学历”或许能收获一时之利,但从全局来看,无异于透支其他“高学历食品”的名誉。净化“高学历食品”市场生态,让从业者树立正确认知,理性看待“高学历食品”背后的高校“招牌”,让产品回归品质保障,让“高学历”锦上添花,市场监管部门应主动出击,让从业者心有所畏、行有所止;科研院所要及时发声、科学维权,加强相关研究产品的宣传科普,拒绝“碰瓷”;消费者也要敢于维权,遇到食品“学历造假”的情况,要注意留存证据,向商家或平台索赔,或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多方合力才能重新塑造“高学历食品”市场的良好生态,让消费更安心。(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