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民航行业积极推进公共云服务等信息化建设
人民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刘佳)今日,中国民用航空局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民航11月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十三五”期间民航法制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和适航审定工作相关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人教司副司长陈朝霞介绍,“十三五”期间,民航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民航公共云服务、新一代空管基础设施、智慧机场、民航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成果丰硕,为民航持续安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她表示,“十三五”民航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民航局以建设智慧政务、实践智慧监管为重要抓手,着力推进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通过建设政务云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数据分析平台、行政审批平台等形成民航行政机关统筹利用、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建立物理分散、逻辑集中、资源共享的政务信息资源大数据,构建深度应用、上下联动、纵横协管的协同治理大系统,已基本形成符合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的民航政务信息化体系,实现政务系统由分散建设向统筹建设模式的转换,政务资源由重复独立向集约共享方式的转变。“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已成为民航行政管理、行业监管的新常态。民航行业监管执法系统实现业务监察与法律支持的紧密结合,统一规范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格式,涉及24个专业共2346个监察事项,涵盖200余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及国际公约。飞行员云执照系统的全面运用,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使用飞行员电子执照的国家,并为国际民航组织飞行员电子执照标准的制订提供重要支持。
推动信息服务便民惠民,提高旅客服务水平。通过科技创新对行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行业服务与旅客个体进行智能关联,构架起智能服务管道,让民航信息和服务随时在线,有效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释放行业整体服务能力,获得广大旅客的认可。比如,“航旅纵横”APP可1秒内支持数千万用户200个用户标签维度的实时画像,实时捕捉旅客出行过程的近60个场景,让旅客画像、行程、物理场景与信息服务无缝融合,有效降低行业整体服务压力,为民航旅客创造美好的出行体验。又比如“航信通”通过提供全流程“无纸化”便捷通关服务,为旅客出行等候时间平均节约7分钟,已在国内200多家机场完成全通道部署,累计保障近5亿人次旅客体验“无纸化”便捷通关。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夯实智慧民航发展基础。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服务保障等各类民航单位以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践行真情服务为重点,不断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民航通信网基本实现对全国民航各级行政机构,空管台站,运输机场和航空公司总部的全面覆盖,包含传输网络节点292个,IP承载网节点757个, tdm承载网节点681个,目前已经成为民航各类综合业务应用和数据传输共享的主要网络平台,满足民航信息化和安全生产对通信网络可靠,安全,高效的迫切要求。全国运输机场推广实施全流程“人证合一”解决方案,利用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高机场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旅客服务效率。机场协同决策系统、新一代机场地面运营管理系统、机场地面服务管理系统、航班延误管理系统等在全国运输机场广泛应用,将航空公司、机场、空管和地面服务等单位的运行信息集成至统一平台,为机场的智慧管理运营提供有力支撑,大大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为减少航班延误发挥重要作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顺利投运,各类平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支撑机场高效安全运行,成为全球智慧机场建设的新标杆。
完善民航网络安全治理,安全态势总体平稳可控。民航局加强对全行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监管,形成党组统筹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民航网络安全工作格局。着力于优化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力量和队伍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常态化网络安全保护机制。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推进定级备案、等级测评、安全建设等基础工作,有效落实网络安全保护“三化六防”措施,建立网络安全保护良好生态。提升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应对智慧民航网络安全风险隐患,确保网络安全重大事件得到有效防范、遏制和处置。圆满完成一系列重点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民航网络安全保障工作,确保全行业信息系统平稳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