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热的一年,成都又限电了?
最近成都人的朋友圈只说两件事:一个是黑神话悟空,一个是——热。
在本周一到周三连续三天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周四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后,今天,温度终于冲上了40℃新台阶。
昨晚,几乎每个成都市民也收到了今年第一条以及第二条来自市经信局市经济委关于“节约用电”的短信,2022年夏天的「限电」记忆被重新唤醒,让人捏了一把汗:成都不会在夏天的尾巴上限电吧?
连续多天高温天气,四川电网用电负荷也毫无悬念地屡创历史新高,周三直接达到6715万千瓦,较去年最大用电负荷增长11.6%,其中成都电网负荷达2038.8万千瓦,也破了历史纪录。
要知道,如今成都电网的安全承载能力是2040万千瓦,而电网负荷已经达到2038.8万千瓦,搞得大家很紧张:
“不要限电,命都是空调给的,空调没电了要命呀”
“请成都的各位空调温度别调低了,大家都省着点,别干停电了”
“成都电网一定要撑住啊!还有一个星期就降温了”
这里讲句题外话:成都式“节能”,还有一种被市民疯狂点赞的方式——去地铁站纳凉。可不是让你席地而坐哦,成都地铁在站内专门设置了纳凉区,一把把小椅子,不仅给纳凉者以尊严,还彰显了城市的温度。
▍地铁纳凉区,尽显城市温度(图为抚琴站)
言归正传,就在今天,相关单位果然发布了空调负荷调控通知:商超、写字楼在高峰时段(上午11点到下午2点)关闭空调,其余时段空调温度要设置在28度以上。
但,这也不算是“突发”,此前成都就有限电措施,只是限得比较隐秘。
比如,充电站错峰用电。有网友说,周四成都所有充电站都停了,但网友马上被“辟谣”:晚上11点就开电了,主打一个错峰用电。
再比如,限产业、商业用电,让电于民。有网友表示:“温江经信局前几天就在通知节约用电了,很多工厂也已经放假了”“商场限电了”,但民居大规模停电的情况尚未发生。
总的来说,成都今年限电还是很克制的,很少有长时间、大规模停电,基本采用“错峰用电”的模式,对居民用电也几乎没啥影响。
问题来了:电网负荷屡创新高,多数市民都没有明显感觉,成都的电是怎么撑住的?
近期,关于“保障电力供应”的新闻涌现,总结起来,其实就一句话:传统+新模式,缺一不可!
NO.1
省内电网工程建设屡破纪录
成都电网安全承载能力迈上新台阶
除了加强电网设备运维与检修的基础工作以外,今年以来,国网四川电力全面提速电网发展建设。
今年5月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第一高塔组立完成,塔高创下194.8米的纪录;6月3日,国内首例十分裂输电导线,穿过川渝特高压工程1标段难度最大的一座铁塔,成功展放,同时21基门型塔施工作业高质量推进……
同时,今年成都还增加了5套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安装在变电站,相当于不到半年时间新建了一座100万千瓦的发电厂,让成都电网的安全承载能力历史性迈上了2040万千瓦的新台阶,为超大城市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100万千瓦是什么概念?一台家用1.5匹的空调功率大约是1.1千瓦,100万千瓦相当于可以让成都多开近100万台空调。
▍ 来源:川观新闻
NO.2
聚焦「新型能源」
提速开发“风光”资源
作为国家点名的“战略腹地”,四川最新提出要“勇当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示范省”。
「水力」发电一马当先,风光氢能源快速发展。
众所周知,四川是水电大省,川渝藏电网更是国家清洁能源占比、外送比例最高的电网,被称为「水电基地」「东送基点」「安全基石」。
但水电很容易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极端天气的影响力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蝴蝶效应”无处不在。
一方面,去年四川仍然整体偏旱,降水量相较于多年平均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到2030年,四川水电的开发将逐步接近尾声。
于是,风光氢能源快速发展迎来大好机遇。
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川规上工业发电量增速最快的为太阳能(70.4%) ,其次是风力 (20.3%) ,最后才是水力 (15.5%) 。
▍ 6月21日,四川省阿坝州首个投产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储能”光伏电站——华电金川新能嘎斯都一期20万千瓦光伏项目全面投产运行(来源:人民网)
根据规划,四川全省风光资源将超过2.7亿千瓦,开发潜力巨大。
目前,风光新能源装机约为2020年底装机的2.6倍。预计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分别达到3200万千瓦和8200万千瓦,四川已进入风光并网投运年新增约1000万千瓦的高速发展阶段。
根据《四川省电源电网发展规划 (2022~2025年) 》,到2025年,四川水电、火电、风电、光伏发电占比从77.8%、15.9%、4.6%、1.7%调整为64.1%、16.6%、6.0%、13.3%,电源多能互补、水火互济能力显著增强。
现在问题来了:风、光无法人为控制,发电量有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可能在用电尖峰时刻支撑能力反而发挥不出来,怎么办?
要解决这个问题,得靠「黑科技」。
NO.3
接入「黑科技」
打造“数智化坚强电网”
8月14日,在四川省委网信办、四川省互联网行业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走进新质生产力前沿”系列活动新型能源体系专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副主任、党委委员胡超凡表示:
“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引导用户积极参与到系统调节中,形成源网荷储多要素、多主体的协同互动,才能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平衡协同,为此,必须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
当前,西南电网数字化转型已有成功的实践案例。
去年7月正式上线试运行的西部首座虚拟电厂——成都高新西区虚拟电厂系统:不烧煤、没厂房,却拥有5.76万千瓦的“发电”能力。
这是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信息通信和数字化技术手段,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充电桩、工业可调负荷等基础资源有效聚合和协同优化,促进电网削峰填谷,提高供电可靠性。
▍工作人员通过虚拟电厂监控服务区域用电情况(来源:@成都发布)
“电力搬运”也在此得以实现:电网需要的时候,可以灵活调用街边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资源,也可以通过经济补偿吸引车主,让新能源汽车成为“充电宝”,为电网反向供电。
今年6月,「成都市虚拟电厂管理平台」也上线投运,可调节能力超过40万千瓦,力争2025年超过130万千瓦。
此外,国网西南电力还携手华为等科技企业、嫁接AI技术,构建气象大数据、代替人工完成简单的重复性工作……「黑科技」扎堆登场。
正如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鲁宗相所说:“数字化技术是能源转型的基础平台和关键技术途径”。
能源转型是一条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路,而这条路通往的目的地,绝非“确保供电”这么简单。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今年可能是未来五年里最凉快的一年。
“地球刚刚经历了近代以来历史上最热的一天”,这句话,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上月就说了不止一回,2024年“越来越有可能”成为有数据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看全球平均地表温度:7月21日17.09℃;22日17.16℃;23日17.15℃——注意,这是把赤道温度和南极北极平均下来的温度。
科学家做的推演数据显示:折算下来,地表温度每上升1度,对应的高温热浪天气就会增加4~34天,而今年比以往全球的平均地表温度,高了7℃左右。
一句话: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全球变暖」,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一次被摆上了台面。
要解决全球变暖,必须减排二氧化碳。2015年,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前中国碳达峰,2060前中国实现碳中和。
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NO.1
能源转型的基础
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诚然,水电、风电、光电是清洁能源的运用场景,但将视角放至全国、全行业,会发现电力系统的责任更重。
正如鲁宗相教授所说:新型能源的利用、新型的城市发展……一切都要以电网和电力系统的持续先导性的推进作为基础,其他的才有故事可讲。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4》和《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4》显示,我国新兴产业用电量增长强劲,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位居国际前列;备受国家重视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3%,超过制造业整体用电增长水平。
上半年,四川发电量也实现10.7%的增长,增速位列主要产品第二——电力,正在成为四川工业发展增长最强劲的动力。更多详情: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是未来能源体系的共性愿景,已经成为国际共识。
NO.2
电力+全行业
将能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14年,国家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加快资源开发利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四川肩负时代重任。
四川清洁能源优势得天独厚,正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
着眼当下,四川已创下多项全国之「最」:
发电装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能源装备产业 (含晶硅光伏) 年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约占国内全行业1/5;15项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建成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硅料生产基地,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居全国第一;晶硅光伏领域全国前十大头部企业有一半入川发展……成为全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
▍去年6月,全球首个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电站在四川甘孜正式投产
着眼未来,四川的目标更为宏大:面向全球扩大集群产业规模、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巩固扩大技术领先优势……剑指「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清洁能源领域全球科技创新策源地」。
当前,省内还有多个重点项目“在路上”: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成都淮州500千伏、道孚和仁和抽水蓄能、广元煤电等项目已开工建设,年内计划建成投用甘孜—天府南—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剑科等水电站、45个风光项目和一批燃气机组,同时加快“三州一市”光伏发电和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等项目进度,大力推进雅砻江等清洁能源走廊建设。
▍ 央视聚焦雅砻江清洁能源走廊
一个全新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正在四川加速成型!
总的来说,连续多天的高温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秋老虎”的威力,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并非一蹴而就,“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目标也任重而道远。
这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四川仍在天赋之上、努力深造,因为这条路,是高质量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今年夏天,你是如何度过酷暑的?你有哪些省电小妙招?欢迎留言互动~
- END -
防止失联〖请设星标☆〗
编辑:Zoe Ⅰ 美编:Bobeen Ⅰ 主编:Comet
图文来源:成都向上/网络
为全面获取成都向上新闻资讯,欢迎关注UPchengdu成都向上(新闻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