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微的鬼月灯笼技艺 台南成立工作坊应景教作普度公灯
台南市陈聚德堂3日晚间有一场普度公灯工作坊,有大学生从基隆南下学习这项传统技艺。(程炳璋摄)
台南市泽祐堂供奉石狮城隍与广泽尊王、清水祖师等神明,每年鬼月首日都会悬挂普度公灯,是台南市区少见悬挂鬼月灯笼的寺庙。(程炳璋摄)
米街泽祐堂不只悬挂普度公灯,还将五营以红纸封住,象征「收兵」让好兄弟可以放心休息。(程炳璋摄)
正逢4日鬼门开,台南市闹区有少数人家维持传统在家门口悬挂普度公灯,制灯技艺随习俗逐渐式微,今年台南市有社造、地方创生案子都请老师教作,应景复刻鬼月传统技艺。陈聚德堂3日晚间举办1场普度公灯工作坊,受到年轻学子青睐,有远在基隆的大学生也来参加。
早期南台湾道路照明不普及,民众每逢农历7月期间,都会在家门外挂上1盏普度公灯,鬼月挂灯笼除了照明作用,还有指引灵魂回家、提供休息的用意,让好兄弟感受人间的温暖,这盏灯笼称为「普度公灯」。
随着社会进步,普度公灯从油灯变电灯,意义不变,持续在农历7月照亮孤寂的灵魂。为了维持宗教信仰中充满浓厚的人情味的习俗,台南市中西区在鬼月前夕,有公、私单位都成立工作坊,内容包括介绍普度公灯由来、意义与制作技巧。
赤嵌社区发展协会先在7月27日以社造经费首办工作坊,请来竹编老师林英杰指导教作,25个名额迅速额满,顺利完成灯笼制作。一家民间企业3日在鬼门开前夕,以地方创生经费再办2场工作坊,8个名额同样额满,还有海洋大学渔业科系陈姓学生独自从基隆南下参加,学习制作灯具,他表示从小热爱学作工艺,对这项快失传的传统技艺更有兴趣。
因为阴森不讨喜,台南市悬挂普度公灯只剩旧部落居民与部分庙宇,市区的米街泽祐堂每年固定在鬼门开首日挂灯,封住门口「五营」象征「收兵」,是市区罕见仍挂普度公灯的寺庙,过去甚至设置「翰林所」,内有男堂、女室,备有浴盆、便器,提供好兄弟沐浴、休息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