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市:“老面孔”变身城市“新地标”让工业遗址焕发新活力

每天,迎着和煦的秋日暖阳,三三两两的老人或散步遛弯,或打拳舞剑……唤醒了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热闹而又寻常的一天。

周末,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里游客络绎不绝,有的流连于众多网红景点,兴致勃勃地打卡拍照;有的徜徉在宁夏工业纪念馆里,通过设施、光影等重拾城市记忆;有的在城市书房里品茗读书,沉浸在书香中;还有的在贺兰山陶瓷艺术馆里,创作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在石嘴山,这座镌刻着工业时代痕迹、留存着几代人记忆的“老厂房”成为城市记录、交流、展示自身工业脉络的平台,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1960年,原煤炭部西北煤管局决定,在贺兰山山麓下的大武口建年处理原煤300万吨的洗煤厂,将贺兰山中开采出的有烟煤洗选加工成精煤,供给酒钢、包钢等钢铁企业冶炼钢铁,为国家“三线建设”添砖加瓦。

然而,因种种原因,原大武口洗煤厂被迫停建。1965年年底,在我国专家采用自主研发技术设计的基础上,原大武口洗煤厂复工复建工程正式动工。

1966年金秋,原大武口洗煤厂筹备处成立,二三十名企业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住进原大武口洗煤厂基建工地,开始了洗煤厂的筹备工作。缺人员,就从东北、西北等地协商调人;缺技术,就把工人派往双鸭山、通化等地洗煤厂,学习洗煤、浮选等工艺技术……

1969年10月1日,原大武口洗煤厂建成投产,成为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焦精煤洗选加工基地。

“石炭井矿区是一个焦煤矿区,煤炭含硫量较高,必须经过一道洗煤的特殊工序,用水洗的方式将原煤筛选成精煤、中煤和矸石,除去表面的灰尘、杂质等。精煤结焦性强、热值高,能炼出优质的钢铁。”1967年进入原大武口洗煤厂工作的于长怀回忆道。他表示,虽然当时的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工人的劲头十足。“1977年,原大武口洗煤厂精煤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1978年,精煤产量首次达到国家计划指标,企业获得煤炭部颁发的‘质量先进单位’锦旗。”

光阴荏苒,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2016年,原大武口洗煤厂正式停产,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厂房、设施等被保留下来,成为工业遗产。

2019年,在保留原大武口洗煤厂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我市修缮建筑群落、新增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创意区、主题商业区、科普研学区、休闲娱乐区、主题纪念馆、餐饮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打造集观赏、休闲、研学、展示、娱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体。先后完成了大武口火车站新站、宁夏工业纪念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城市书房、时光走廊等项目建设,宁夏毯、炭雕等非遗传承人和道森传媒文创企业入驻文化创意园。

2023年,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持续推进业态提升,先后引入贺兰山陶瓷艺术馆、羽蒙剧场艺术中心等业态,并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工业之声”摇滚音乐节。

“走进公园看到洗煤塔、管道、小矿车,感觉当时工作的场景历历在目。‘工字广场’‘五湖四海路’‘时光走廊’都记录着石嘴山市工业发展的历程,原大武口洗煤厂也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2015年从原大武口洗煤厂退休的蒋兆友感慨道。

“自2020年10月开园至今,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累计接待游客112.88万人次。”大武口工业遗址公园工作人员张启辉说。

在旧的工业遗址上新建城市文化公园,用新形式让旧厂区“复活”,重现当初的繁荣景象……如今,昔日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的原大武口洗煤厂华丽变身,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发光发热,走出一条城市转型升级和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新路径。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