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迁台历史 记忆两岸故事
高雄市长韩国瑜(右三)、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沈庆京(左三)与高雄市国军眷村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赵麟(左起)、资深演员刘尚谦、国立台湾文学馆副馆长萧淑贞、律师高秉涵共同见证迁台历史记忆巡展启动。(李怡芸摄)
「现在台湾有5种文化交织着我们的天空,即是闽南、客家、原住民、外省及新住民文化,从郑成功、施琅、蒋介石总统到新住民,都带来人口结构的改变。」高雄市长韩国瑜出席《我家的两岸故事—迁台历史记忆两岸四城巡展》致词时如是说,他表示,台湾今日的多元丰厚非一蹴可几,大时代剧烈的碰撞下,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故事,保存这些历史记忆,对当代及后代子孙极具意义。
韩致词 5种文化交织台湾天空
以「迁台历史记忆库」的人物影音及典藏文物为主题,结合互动及新媒体艺术,打造《我家的两岸故事》四城巡展,首站选择高雄,开幕活动主持人蔡诗萍表示,「除了韩市长本身是眷村子弟,当年迁台,很多人来台第一站就是高雄港。」
主办方沈春池文教基金会董事长沈庆京,也回想父亲一生的「流浪」及自己的童年记忆,「当时台湾人的贫困,生活不易,这些历史随着岁月已逝去,但故事应保存下来。」
沈庆京表示,小时候家住南机场,看到附近水沟上有人搭篷子住,始终纳闷,「后来才知道都是大陆过来的,有人甚至在大陆是当县太爷下来的。」想想自己家虽是破仓库,没电灯、泥巴地,虽勉强仍是比住水沟上强;当时台湾社会常听闻有易女而养的情况,「好一点的是去别人家当童养媳,差一点的就是送去茶室、舞厅。」沈庆京感慨,台湾社会许多精英分子,是靠这些姐姐妹妹的牺牲换来的,往事不只是遗憾,更可以回味,这些是大时代中重要的一环,有必要让子孙们记得筚路蓝缕的过程。
珍惜保存 让子孙记得筚路蓝缕
1987年起,沈庆京就默默赞助老兵回乡以及《八千里路云和月》拍摄,他感慨表示,3年前才开始「迁台历史记忆库」,把老故事、老物件、书信留存下来虽已嫌晚,但至少是个开始。
《我家的两岸故事》首站开展,高雄市国军眷村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赵麟、亲捧老兵骨灰归葬故里的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高秉涵、资深演员刘尚谦、国立台湾文学馆副馆长萧淑贞连袂出席,并各自以具纪念意义的物件,包括眷村的门牌、母亲的围巾、祖母的小脚鞋、家族相册等,为展览正式揭幕。《我家的两岸故事》在高雄展至11至28日,之后陆续到上海、台北与福州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