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多项数据倒退十年 但年轻观众占比止跌回升

本报记者 张靖超 北京报道

9月1日,电影暑期档落幕,最终数据出炉。国家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档内地电影总票房116.43亿元,同比2023年下降43.5%,回落至档期影史第七;观影人次2.85亿,同比下降43.5%;放映场次3781.74万场,同比增长9.3%。

若将时间维度拉长至2014年,大盘票房与观影人数均滑落至十年前的水平;而放映场次创下新高的背后,却是上座率水平降至疫情期间的水平。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优质爆款匮乏导致大盘欠缺爆发力是市场票房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其次还包括来自短视频、网络游戏、奥运等其他娱乐形式对市场的分流等因素。

此外,猫眼研究院指出,暑期档的票房表现反映出市场层面的诸多变化,院线电影的未来可能面临更多不确定性。随着消费者花钱变得更加理性,“精打细算”成为主流趋势,产品附带的情绪价值越来越重要,预计未来观众会更加谨慎地选择去影院观影。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24岁以下年轻观众的数量占比结束了自2020年以来的下降趋势,这成为了今年暑期档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北美市场恢复率超中国内地

实际上,暑期档这一概念是舶来品。最早源于1975年6月20日美国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的公映。从此,每年海外各大影业公司都对六七月份的排片给予重点关照,暑期档也由此形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的电影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暑期档自此也成为了国内电影行业的黄金档期之一。

在今年,北美与中国内地的暑期档市场表现呈现出了较大的分化。拓普数据9月1日发布的《2024年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北美市场在今年暑期依靠《头脑特工队2》(票房6.48亿美元)、《神偷奶爸4》(票房3.51亿美元)、《死侍与金刚狼》(5.88亿美元)等热门影片,在6月—8月共产出超30亿美元票房,同比2023年下滑5.45%,并恢复至2019年暑期档的92%。

相比之下,今年暑期档,中国内地市场产出票房116.43亿元,约合16.4亿美元,同比下降超四成,且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5%。

使得对比如此悬殊的直接原因是大盘爆发力欠佳。《2024年暑期档中国电影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暑期档票房2亿元以上单日同比大幅缩水,由2023年的48天,缩减至2024年的15天。相较周末及节日档期,普通工作日票房同比降幅更明显。市场严重冷热不均,7月贡献暑期档票房46.2%,为近七年贡献比例最高。

影片表现方面,超大体量及中高体量影片匮乏。档期内票房5亿元以上新片仅3部,较去年同期减少5部。口碑片锐减,头部影片票房生命周期缩短,进一步带来影片票房集中度下滑。其中,国产片票房表现严重失利,进口片累计票房创疫情以来同期新高。单片票房方面,《抓娃娃》票房领跑档期,档期票房32.53亿元,档期票房占比28.0%;《默杀》居档期第二,档期票房13.49亿元,档期票房占比11.6%;《异形:夺命舰》居档期第三,档期票房6.42亿元,档期票房占比5.5%。

虽然票房过亿元的影片数量达到24部,超过去年同期,但是10亿元以上、以及5亿—10亿元之间的影片数量却大幅缩水。这直接造成工作日乃至周末,出现单日票房逆跌的情况大幅减少。

“影片刚上映就没了后劲儿。”一位影院管理公司的人士说,“正常来说,一部影片在院线的生命周期在15天左右,头部大片甚至长达1个多月,但今年暑期档,大多数影片的周期可能还不到1周。”

年轻观众能否继续回流

在大盘乏力、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年轻观众的数量占比止跌回升成为了国内电影人为数不多值得欣慰的点之一。

灯塔研究院数据分析师陈晋告诉记者:“观众构成方面,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止跌回暖,止住了连续多年快速下滑的趋势。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剧情片《云边有个小卖部》目前票房排在暑期档第三名,影片24岁及以下观众占比超过了一半,也是截至目前2024年破亿影片中年轻观众占比最高的影片;家庭观影需求更显著的40岁以上观众占比高达17.2%,明显高于去年暑期档的15.9%,同时也延续了连续多年的增长势头。另外今年暑期档女性观众占比依然比较突出,接近六成,同样延续了女性观众在春节档、暑期档等热门档期的更突出的特点,暂列暑期档前三名的《抓娃娃》《默杀》《云边有个小卖部》女性观众占比都超过61%。”

来自灯塔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暑期,24岁以下年轻观众的数量占比为36.6%,2020年暑期档升至38.4%后便开始下滑。即使是在被誉为“史上最强暑期档”的2023年暑期,这一数据也仅剩21.1%,低于疫情期间的任意年份。今年暑期档,这一数据回升至22.3%。

带动年轻观众回流的影片主要是青年演员主演的作品与日本动画电影。其中,《云边有个小卖部》《你的名字》《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影片的年轻观众占比排名前列。

“虽然年轻观众占比提升了,但是鉴于整体观影人数下滑严重,所以从数量上看,年轻观众的回流还需要整个行业再继续努力。”制片人金妍说。

猫眼研究院在调研后得出结论:“有感兴趣的影片是观众进影院的首要动机,其次是好口碑和社交需求。而在沉浸式体验和社交需求之外,情绪价值也是影院观影的重要驱动力,观众期待更真诚、更普世、更接地气的故事内容。”

(编辑:吴清 审核:李正豪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