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原生世代大揭密/社群如雙面刃有好事有壞事 高三生愛用Study With Me讀書變自律!

中学生学习示意图。图/Ingimage

「早上起床比较匆忙,搭校车时我会用手机背单字、看小说或漫画,到学校边吃早餐边滑手机。回到家写作业时,手机放旁边播音乐,睡觉前再滑一下手机,逛个YouTube、Instagram。」来自新竹竹北的高三生昕妤分享自己一天的3C日常,即使进入水深火热的高三,生活被课业塞得满满,还是需要一点「调剂」,而手机社群就是她和同班同学宥捷最好的伙伴。

半生不熟或路人甲乙丙 社群总有奇葩事

现代青少年几乎离不开手机,每天都要用社群,社群上五花八门的事都有,常见的「炎上」已经不够看。宥捷回想起国中时,一位不太熟的朋友在Messenger上传了一大段讯息,大意是:「自己发生什么事,如果不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几个人,就要你家破人亡…」。宥捷当下吓到,也认真思考该不该把讯息转传出去,甚至还和朋友讨论了一番,不过她笑说,最后她仍没转传讯息「还是活到了现在」,这件事至今让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喜欢绘画的昕妤在一次美术课堂画明信片时,选中了一位摄影师在Instagram上发的作品,那是一张台北的街景。担心会有版权问题,于是她主动私讯画好的明信片给摄影师,称赞对方照片拍得很美,并询问能否将这张明信片寄出国?结果摄影师不只同意,还赞赏她的画很好看,「那真的超开心!」昕妤兴奋地回忆。

昕妤因一张台北街景明信片和社群上的陌生人产生了连系。图/昕妤提供

在乎他人评论 发文得小心翼翼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网红梦」,昕妤曾想过替自己的绘画作品开个社群帐号,但最终作罢,除了课业繁忙外,令她却步的主因仍是不确定自己能否承受他人的评论:「想到这些作品会让很多人看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看到那些想法…会有一点压力。」

现在的中学生常用LINE和Instagram,而大陆的「小红书」也深受高中女生欢迎,昕妤分享使用心得,小红书的用户大多来自中国大陆,大陆人多、各种内容都非常丰富,这也是她为什么常用的原因;然而小红书的评论比较「不客气」:「小红书评论有些蛮凶的,相较于Instagram,所以发布的内容一定会筛选过,不太会在小红书发表东西。」宥捷也提到,自己几乎不在社群帐号发文的原因就是「会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的发言或贴文」。

爸妈偷看女儿手机「糗」被发现

父母与孩子分属不同世代,家长大多不清楚他们在社群上「玩什么」,有时难免起了好奇心,昕妤说爸妈曾经偷偷用她的手机看Messenger,没想到却无意间被自己发现,从此以后,她也把手机「锁好」,父母再也无法再偷看她的帐号了。

除了这个事件之外,昕妤认为爸妈平时还算开明,不太会主动过问他们的社群生活。宥捷的父母同样给予她一定程度的自由,但当她滑手机的时间太长时仍会出言相劝,「有点用太久了,要去做事」,只会稍微碎念一下,不会就此没收手机。

Study With Me兴起 中学生好喜欢

因疫情兴起的「Study With Me」红遍全球,这股热潮也烧到中学生,昕妤分享,一名日本YouTuber安排下午时分开始读书,中间历经夕阳落下,从白天变黑夜,或是清晨从黑夜到白天的过程,每当读书中途心情郁闷时,擡头看看影片中的美景,便能打起精神来继续读下去。

宥捷也跟着好同学昕妤入坑Study With Me,「我觉得蛮有效的耶,你会想跟着他的时钟走,就是他可能会有不同的(读书、休息)时段,有点像上课下课的感觉,会比较自律」。

科技不断革新,手机APP的种类丰富,社群也不再如大家所想的「狭义」只是聊天打屁,应用愈来愈多元,就像那句老掉牙的slogan:「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Study With Me等数位学习APP就是最好的例子,尝试运用这些新兴工具,或许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