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耳失聪1岁女 植入电子耳挥别聋哑阴霾

1岁8个月大的紫妤经过双耳植入人工电子耳后,现在持续复健时,对于声音的敏感度提高,也开始可以发单音。(冯惠宜摄)

中山附医人工电子耳中心医师温惟升表示,医院人工电子耳中心团队自2018年5月引入微创手术,已完成46例人工电子耳手术,且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0%,及早接受训练的病童,其语言能力可恢复达8至9成以上。(冯惠宜摄)

温惟升表示,先天性听损发生率为0.3%-1%,也就是台湾每年有200位婴幼儿患者,即便使用助听器也无效。人工电子耳是是利用手术植入可终生使用的电极,取代受损的耳蜗直接刺激听神经,来让脑部接受产生听觉,体外机则类似助听器,可选择外挂在耳壳上或用一体成型机藏在头发中。(冯惠宜摄)

台中1岁8个月的紫妤,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听障,妈妈曾经一度很自责,后来经过复健,配戴助听器,两个月前透过微创手术在两耳植入人工电子耳,现在紫妤从只能比手语,到会叫爸爸、妈妈、抱抱,回忆这段历程,紫妤妈妈也鼓励有听障儿的家属,接纳他,不必自责,现在的医疗真的很进步;医师指出,透过治疗,这样的孩子可以接受正常教育,甚至是双语教育,不必上启聪学校就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学习。

中山附医人工电子耳中心医师温惟升表示,紫妤确诊罹患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损」,根据国内外文献研究: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听损,建议届满周岁后植入人工电子耳方能有效产生听觉。医疗团队随即给予家长专业咨商与建议,让女童自6个月大开始配戴助听器,并启动听能复健,同时定期追踪其听力学、影像学检查。

女童满1岁后,经由会诊小儿科、耳鼻喉科与复健科等多专科的医师评估,建议以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双耳同时植入,将传统手术长达10-20公分的伤口,缩小至三公分不到,可减少出血、疼痛,并缩短住院时间。

女童于2019年9月接受手术,透过听能创建的训练课程,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即能发出多音节的仿说,有望追上同年龄儿童的语言发展进度。

负责人工电子耳调频听力师沈婉婷提到,由于先前从未清楚听见真实世界的声音,病童首次启用人工电子耳时,往往有惊讶甚至吓哭的反应,对比身旁父母喜悦的神情,直说「听到了!听到了!」,让在场医护人员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