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教学
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我省学校美育浸润行动。
《方案》明确目标,到2027年,四川学校美育实现“三个全面浸润”:以美育浸润全体学生,以美育浸润全体教师,以美育浸润全省学校;实现“四个全面覆盖”:艺术课程开设全面覆盖,美育社团建设全面覆盖,美育师资培养全面覆盖,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覆盖;实现“五个全面提升”:美育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美育教研科研能力全面提升,美育资源整合水平全面提升,数字化赋能美育成效全面提升,乡村美育建设质量全面提升。
同时再用三到五年时间,优质均衡的美育更加普及,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普遍提高,教师美育素养显著提升,学校美育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美育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大中小学校一体化美育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增强。通过持续努力,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方案》部署了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行动、美育评价机制优化行动、乡村美育提质发展行动、美育智慧教育赋能行动和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提出了18项具体举措。
各县(市、区)至少配备1名美育专职教研员
《方案》要求,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课程。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小学每周不少于4课时,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阶段艺术课程普通高中不少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职学校不少于72学时;高校落实本科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至少2个学分的基本要求,鼓励将艺术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加强艺术课堂主阵地建设,构建学、练、展(演)相结合的“美育浸润主课堂”;用活都市文博、美丽乡村、非遗传习基地等载体开展美育研学,形成“美育浸润大课堂”;鼓励艺术名家名师名匠进校开展专题讲座打造“美育浸润名课堂”;引导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常态化开展“美育浸润微课堂”。
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开展中小学艺术特长生一体化选拔和培养试点。支持高校建好国家级省级一流艺术类专业、课程和高水平专业群。各县(市、区)至少配备1名美育专职教研员。完善省级美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依托高校或研究机构建设美育高端智库和高水平研究平台。
省级统筹、市县组织实施“教育工作者美育素养提升计划”。中小学按照艺术课程要求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各级开展“艺术教师美育浸润专项培训计划”,持续扩大艺术骨干教师培训面。中小学艺术教师三年内实现市级以上美育培训全覆盖,鼓励美育教研员、中小学美育教师到高校进修访学。各地要加强学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构建美育名师和艺术骨干教师学习成长共同体。
推广普及优秀艺术作品展演展示
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方案》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因校制宜组建具有兴趣化、多元化和特色鲜明的校园品牌学生艺术社团, 定期开展合唱、集体舞、戏剧、绘画、书法、手工艺等美育实践活动。省、市、县级每年举办各类学生艺术展演,积极建设区域美育活动品牌。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全员参与的学生艺术节,打造“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经典艺术品牌。健全高雅艺术进校园推广普及机制,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辐射面和参与度。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推动美育浸润走向社会。
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全面考查学生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完善初、高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将美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实施省、市、县(区)、校四级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和年度报告制度,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学校美育评价机制。
以县域为基点、市域为统筹、省域为指导,鼓励各地建设一批区域优质美育资源共享中心,形成区域学校美育发展共同体。建立高校与中小学、城乡学校之间手拉手帮扶长效机制。探索城乡学校艺术社团双向交流展演机制,多渠道搭建城乡中小学生高水平同台展演平台。设立乡村美育教师培训专项,积极推进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项目。
用好四川云教平台,建立四川美育数字资源库,推进美育精品课程、优秀艺术作品、美育优质培训项目等线上共建共享。支持各地各校定期开展中外学生艺术夏令营、校际互访等多样化研学活动,支持优秀师生艺术团出川出境交流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