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前中国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古人是怎么熬过去的?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想象一下,没有棉被的冬天会是怎样的体验?
在宋朝之前,中国人过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有羽绒服,也没有空调暖气,面对零下几十度的寒冷,普通百姓盖着稻草被,穿着麻布衣,住在茅草屋里,冻得瑟瑟发抖。
而那些达官贵人呢?他们有没有办法过得舒服一点?
更有趣的是,为什么棉被会在宋朝之后才出现?在没有棉被的漫长岁月里,古人究竟靠什么熬过一个个寒冬?
贫富差距中的冬季生存
宋朝以前,中国的冬天可真不是好过的日子。
那时候没有棉被,零下几十度的天气,怎么熬过去?
答案很简单:看你是富人还是穷人。
先说那些有钱人吧。
他们的生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壕无人性”。
先从房子说起,什么茅草屋、油纸棚,在他们眼里根本不配叫“房子”。
有钱人住的是红木、石材建造的豪宅,保暖性能杠杠的。
外墙还会刷上一层朱漆,这可不是为了好看而已,朱漆还能防潮防虫,顺带提升整个房子的温度。
要是碰上特别冷的天,他们还会让人刷一层花椒泥。
听着是不是很玄学?但别小看这玩意儿,花椒泥不仅能隔寒,还能让屋子里飘着淡淡的香味,据说还能活血化瘀呢。
皇后住的“椒房”就是这么来的,住进去就跟现代地暖房似的,舒服得很。
甚至还有传说中的“暖床犬”,这种小型狗不仅能看家护院,关键还能用来暖被窝,简直是活生生的“取暖神器”。
而吃的东西呢?那更不用说了。
花胶鸡、羊肉煲、参鸡汤这些补品可没少吃。
贵族们懂得养生,冬天的汤里总少不了人参、当归这些中药材,喝完之后整个人都暖洋洋的,连寒风都觉得能扛。
说完富人,再看看普通百姓。
这差距真是太大了,穷人冬天住的地方连个像样的墙都没有。
茅草屋顶稍微来点大风,就有可能“人屋两分离”。
墙壁单薄不说,还经常被老鼠啃出洞,寒风“嗖嗖”地往屋里灌。
再冷一点的时候,只能堵上泥巴,虽然效果差强人意,但聊胜于无。
穿的就更不用说了。
麻布、葛布这些粗糙的东西,基本就是百姓的“标配”。
遇到寒冬,他们就得一层套一层地穿,虽然不见得暖和,但好歹挡挡风。
要是实在穷得不行,还有一种“纸裘”,是用楮皮纸做成的,里面夹点麻絮、柳絮啥的,看着就像个简陋的风衣。
这么一对比,真是让人感叹,有钱人过的是“温暖的冬天”,穷人过的却是“冻死的冬天”。
这种差距,让人看得唏嘘不已。
古人巧妙的取暖与保暖方法
要是说到冬天怎么保暖,古人可真是动足了脑筋,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绝对是“发明小达人”。
咱先聊聊穿的东西。其实最早的保暖衣物就是兽皮,古人直接从动物身上剥下毛皮披在自己身上,简单粗暴但很管用。
后来有点讲究了,就开始专挑保暖效果好的毛皮。
比如狐狸皮、熊皮,那可是当时的“高定款”。
一件狐狸皮大衣可能得用上百只狐狸的毛,平民老百姓连想都不敢想。
至于普通人家,那就别指望什么熊皮大衣了,太贵了,根本买不起。
大家更多是用鹅绒,农村里一般养鹅看家护院,顺便冬天还能拔些鹅毛来填衣服或者被子。
别说,这鹅绒确实挺管用,现代羽绒服里可不少就是鹅绒填的。
要是连鹅也养不起呢?那就退而求其次,用鸭绒;
实在不行,还有猪皮——把猪皮做成风衣一样的夹克,挡风还挺结实,只不过不太暖和。
说完穿的,再聊聊睡觉的时候盖啥。
没有棉被的时代,稻草被是“平民版神器”。
稻草晒干后,揉碎了塞进被套里,保温效果还不错。
问题是稻草不耐压,睡几晚就塌了,而且特别容易受潮。
碰上阴雨天,稻草湿了就又冷又难闻,简直让人崩溃。怎么办?
只能把稻草掏出来晒一晒,再重新装回去,这活儿累得不行,但没办法,总比冻死强。
取暖呢?这就更讲究点了。
穷人最常用的就是火坑,屋子中央挖个坑,里面烧柴火或者干稻草,靠热量暖和一下。听起来不错吧?
其实问题一大堆:浓烟呛得眼泪直流,柴火不够还得上山捡,稍有不慎火还容易烧到屋子。
后来稍微改进一下,有了火盆。
火盆就是个简单的炭炉,虽然贵一点,但烟少点,还能挪到床边或者屋子中间。
有钱人家玩得就精致多了。
他们用的是铜炉甚至掐丝珐琅炉,这种炉子不仅暖和还漂亮,放在家里就像摆件似的。
炉子里烧的炭也不是普通货色,而是西域进贡的无烟炭,既耐烧又不呛人,烧一天屋子都暖得像春天。
还有手炉这个神器,专门为贵族设计,造型精致小巧,揣在怀里随时取暖,冬天出门谁怀里没揣一个手炉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最后说个北方特色,那就是炕。
早期的炕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床下放几块烧热的石头,后来升级了,铺上砖石烟道,火直接从炕底下过去,把整个床烘得暖暖的。
冬天晚上,一家人都坐在炕上,聊天、吃饭、烤火,简直是最幸福的事了。
到现在,东北农村还有炕,不少人家冬天都离不开。
古人取暖的办法,真是既接地气又充满智慧。
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靠着自己的动手能力,把冬天硬生生熬了过去。
谁说没棉被就不能活?古人表示,只要脑洞够大,冬天也没那么可怕。
结语
说了那么多古人的“抗寒小妙招”,不得不提一个关键人物——黄道婆。
她可是直接改变了古人冬天挨冻的命运,让棉被这种“天选神器”走进了千家万户。
她用技术告诉所有人:穷也可以过得暖和点,过得有点品质。
今天咱们盖的厚厚的棉被,穿的柔软的棉衣,少不了黄道婆的功劳。
所以,每当窝在被窝里玩手机时,别忘了心里默默感激一句:“感谢黄道婆,我的冬天才不冷!”
参考资料:
没暖气没羽绒服……古代人如何度过寒冷冬天?-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