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一首冷门的赏花诗,妙语连珠,读来如同一出喜剧
每天诗词猎奇
关注读书狗子
古人文人骚客中,既有大才又最让人感觉亲切可近的莫过于北宋文豪苏东坡。苏东坡诗词文赋书画都是一流,是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但他才高而不自傲,其性格平易近人、豁达爽朗,在地方认知时能与民同苦与民同乐。
比如苏东坡还精通水利探井之术,在杭州任职时修建著名的苏堤,被贬黄州惠州儋州时又教百姓打井。此外,苏东坡与其他文人不同的是,他很好吃也能亲下庖厨制作美食,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等等传世美食都是他所发明的。
苏东坡的这些性格,让后人仰望他的同时又能感受到他如沐春风的平易,把他敬为神人的同时又觉得他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同在。每每读东坡的诗词,都会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比如下面这首赏花诗《吉祥寺赏牡丹》,就表现其为人乐观豁达、平易近人的性格:
吉祥寺赏牡丹
北宋·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
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
十里珠帘半上钩。
北宋熙宁四年,苏东坡上书论新法的弊端。主持变法的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在皇帝面前陈说苏东坡的过失,以敲打他离开京师。于是苏东坡自请出京外调,被调为杭州通判。在杭州任职期间,苏东坡常遍访江南名寺,此诗便是其前往杭州吉祥寺观赏寺中牡丹花后所作。
诗中前两句“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写簪花的乐趣,诗人自嘲人老簪花不知羞,但花想来应该羞于簪戴于老人的头上吧。将牡丹花拟人化,一说人不羞、一说花羞,相映成趣,可谓妙语。尤其是官员士大夫头上簪花亮相在大众面前,亦可见官民的亲近,表现出苏东坡的幽默和平易。
后两句“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描写诗人与好友簪花醉归而路人百姓看热闹的场景。这两句化用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之句,不同的是杜牧原句重在表现女子之美,而苏东坡这两句则描绘众人簪花醉酒归去,路人百姓纷纷消化,道路两边街市上的珠帘都卷起来看热闹。
官者赏花归,民者则欣赏官员头上的花和他们的醉态,表现出一派其乐融融的官民之乐。其实,此时的苏东坡尚不足四十岁,何谈“人老”,只不过是被贬杭州故意自嘲罢了。但即便是在这失意的状态下,苏东坡的诗还是渲染出一种喜剧情调氛围,表现出平易乐观、豁达不羁的襟怀。
↓↓↓更多唐风宋韵,关注读书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