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诗解通膨

图╱撷取自故宫网站

苏东坡诗解通膨图╱本报资料照片

台、日CPI年增率

苏东坡于元丰七年结束黄州四年的流放生活,移往汝州途经庐山游历,而写下题西林壁一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在庐山反而不识庐山,道出了了解真面目,必须多方观察。

■CPI涨幅即通膨率,高购买频度CPI是从CPI的368项里,挑出每月至少买一次的商品,综合而成,包括:米、面条、面包、猪肉、鸡肉、鸡蛋、鲑鱼、葱、萝卜、小白菜、空心菜、柳丁、凤梨、香蕉、中西式早点、在外点用咖啡、行动通讯费等70项。

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中曾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虽是写景,也有哲理,同一座庐山,站在不同的位置所看到的姿态皆不相同。

这样说来,通膨也很像庐山,这一阵子有人说通膨乌云密布,也有人认为目前只是物价压力大了点,日前有人说通膨已缓和下来,但也有人预言高通膨威胁会长期存在,还有专家示警停滞性通膨将卷土重来,看法非常纷纭。

一个CPI指数 各自表述

用统计数据解释这个现象,不如用苏东坡这首诗来得浅显易懂,通膨这座山,是由食、衣、住、行、育、乐等三、四百项价格所组成,可能比庐山还复杂些,由于消费偏好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有人喜吃蔬果,有人爱吃鱼虾,有人常常外食,有人总是在家,有人开汽车上班,有人以捷运代步,喧嚣的城市,有人咖啡不离手,也有人香烟不离口,而蔬、果、鱼、虾、香烟、咖啡、豆浆、饭盒、汽油、车票的涨幅不尽相同,如此每个人所看到的通膨大山,自然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

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通膨总是货币现象,事实上通膨更是心理现象,三、四百项消费品涨跌所组成的通膨率只能描写总体平均趋势,而无法反映每个人的感受,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同时消费这三、四百项,能消费的就只有五、六十项而已,而每个人的五、六十项又有差别,如此政府公布的通膨率,与每个人感受到的物价涨幅自然不会一样。

高购买频度物价更接地气

虽然如此,如果能在这三、四百项中,挑出一些经常消费的项目编成一个物价指数,这应该就会比较接近民众的感受了,十多年前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就编了「高购买频度」物价指数,随后台湾也跟进,选了约七十项编了这项指数,这比起涵盖三、四百项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更接近人们的感受,其涨幅自然也比通膨率更接地气。

那么,这项更接地气的物价指数如今涨幅是多少?依日本政府公布的资料,随着疫情、俄乌战争推升原油、小麦、玉米价格,已让4月「高购买频度」物价涨幅飙升至5.4%,而台湾于5月更升至7.22%,创下近14年最高。

7.22%涨幅方为庶民实感

不论日本、台湾,近月这项高购买频度的物价涨幅,都是通膨率的两倍,反映日本民众感受到的物价涨幅已升至5%,而台湾民众感受到的涨幅更高达7%,物价压力确实比寻常的通膨率高出甚多。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挑选一些编成核心物价指数,又可以改变权重编成穷人物价指数,还可以挑一些编成高购买频度物价指数。

随着高龄社会到来,日本晚近也编了老年物价指数,之所以编这么多指数,就是因为通膨这座山如同庐山,横看、侧看、远看、近看皆有不同的景致,只顾着消费者物价,而忽略了核心物价、穷人物价、高购买频度物价、老人物价,那正是应了苏东坡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