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袋用量增 限塑范围拟扩大
环境部2002年起实施限塑政策,但立委发现国内塑胶袋使用量不减反升。图为民众购买商品时常常拿着许多塑胶袋。(本报资料照片)
环境部2002年起实施限塑政策,民众在14类场所需付费取得购物用塑胶袋即是其一,但立委发现,国内塑胶袋使用量不减反升,要求评估扩大限用购物用塑胶袋范围。环境部回应,会讨论将有开发票店家、传统市场、夜市、早餐店纳入限塑范围的可行性,明年针对各方有共识的部分,公布草案。
台湾2002年起实施限塑政策,针对购物用塑胶袋、免洗餐具、饮料杯、塑胶托盘及包装,采取禁止、限制运作及鼓励自备的方式,减少垃圾产生量及处理量。但环境部17日在立法院社福及环卫委员会指出,因国人消费习惯性及市场摊贩未纳管,购物用塑胶袋用量超过全国整体用量50%以上。
民进党立委林月琴质疑,塑胶袋、餐具使用量及内销量近年创新高,减塑政策没有打中核心;民进党立委林淑芬也表示,根据经济部统计,2011年塑胶袋生产量为19.3万公吨,其中内销量为14.2万吨,2021年生产量已攀升到31.6万吨,其中内销量20万吨,国内塑胶袋生产、内销量分别成长1.6至1.5倍,奇怪怎么越限塑,塑胶袋使用越多?
林淑芬指出,行政院国家永续发展委员会曾订定,2020年每年每人使用塑胶袋量为400个,到2030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则是100个。但据了解,2022年每人每年使用量却是430个,建议环境部评估扩大限用购物用塑胶袋范围、已限用单位进一步实施禁用、扩大使用两用袋。
环境部长薛富盛表示,多数塑胶袋用量来自传统市场、摊贩、夜市,某种程度来说,确实是漏网之鱼,14处塑胶袋使用量却只占不到2成,坦言减塑政策没有打到痛点,但目前正在讨论将开发票店家纳入限塑对象,传统市场、早餐店则是下一波。
环境部资源循环署组长李宜桦补充,今年会分别针对开发票店家、传统市场、夜市、早餐店评估,且征询相关业者、民众意见,如果各界认为有场所可纳入限塑范围,会放入草案并在明年预告2至3个月,若期间未收到意见,便正式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