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避战的黄金救援期

(图/本报系资料照)

美中元首拜登、习近平4月2日通电话,双方新闻稿的基调迥异,中方释出缓和讯号,更强调美中关系「企稳态势」、「和为贵」,而白宫声明则一如既往地严肃冷酷,表达对中方多项政策和行为的关切。不过,双方通话纪要都透露出一些默契和共识,这对11月美国大选前,维持美中关系稳定尤其是台海和平,殊为重要。

先看共识部分:一,双方愿意推动美国财长叶伦、国务卿布林肯访中,意味着年内陆方财经、外交高层也将访美,亦暗示下一次「拜习会」很可能出现在今年G20或APEC峰会。高层互动的维系对稳定美中关系本身就格外关键;第二,双方在美中关系「定性」问题上更近了一步,如美方将拜习通话讨论的内容称为「合作领域与分歧领域」,并通篇不再提及「竞争」。

美方以上的表述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拜登2021年就职后,一直都将竞争视为美中关系主轴,且完全不使用「合作」(cooperation)这个词汇,即便在美中高层接触、气氛缓和后,也仅使用「与中方在一起工作」代职合作,并刻意加上「当符合美国利益时」的前提。

但历经2022年峇里岛、2023年旧金山两次峰会,再到此次拜习通话,美方首次将「合作领域」置于「分歧领域」之前,背后的重大变化是,拜登政府已基本接受了「促进合作优先于管控分歧」的定位。换言之,这也是习近平为何此次罕见强调「战略认知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必须扣好的第一粒纽扣」之原因,意思就是中方已认识到拜登政府对中政策基调有所调整,希望其保持下去、不要走回头路。

基于上述背景,再来看拜习通话中涉及台海议题的各自表述,就能看到更多管控分歧的成果。例如,习近平此次多谈反独、不谈促统,也没有提及「玩火自焚」、「断然措施」及「停止武装台湾」等既有涉台强硬表述,一来说明北京评估美方对台政策确有收敛,二来说明美中对520赖清德上台后如何管控台海风险,似乎仍保有默契和协作。

在马英九前总统登陆的同时,AIT主席罗森伯格来台访问,外界原本认为两者有关联,但随后的拜习通话似乎可证明罗森伯格是「传旨」的角色,将美方最新涉台立场向政府及蓝绿白高层沟通,亦说明3月28日美国副国务卿康贝尔与中国副外长马朝旭通电话时,就已经给拜习通话写好草稿,并派罗森伯格来台传达。

距离11月美国大选只剩7个月,这段时间就像地震后72小时的黄金救援期一样宝贵,美中高层已充分交换想法、拟定对策,至于台海能否避战谋和,两岸能否建立稳定架构,就看520赖清德的两岸路线了。(作者为智库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