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研发肿瘤细胞与细菌检测技术 精准治疗癌症
台科大教授陈建光研发最新肿瘤细胞与细菌检测技术。(台科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台科大教授陈建光发展的循环肿瘤细胞和细菌侦测系统,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而雷射帮浦装置体积小,更不占空间方便携带。(台科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台科大材料系教授陈建光团队,开发可以快速、便宜又精准检验肿瘤细胞和细菌的晶片与雷射装置,已与三军总医院在食道癌、台中荣民总医院子宫内膜癌进行临床试验,可提供治疗癌症一个快速便利指标,来评估病患病情。
陈建光表示,这个突破性技术是研发出微流道雷射绕射晶片,利用晶片独特的表面光学结构,转印到透明的高分子基板上,透过表面光学结构形成的绕射强度变化来判读图案上细胞或细菌的数量,直接由雷射绕射光谱直接进行判读,即时分析晶片中的细胞数量。
陈建光提到,传统方式为使用磁珠捕捉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或细菌,细胞与细菌的判读步骤仍然以萤光染色为主,但细胞/细菌染色下萤光强度不均,判读相当耗费人力和时间,目前虽有萤光判读自动化机台,但是仍须要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检测价格贵、检测速度慢,无法普及,也无法快速提供医生治疗依据。
陈建光实验室发展的循环肿瘤细胞和细菌侦测系统,包括微流体晶片与雷射帮浦装置,微流体晶片为可抛式晶片,可大量生产价格便宜,而雷射帮浦装置体积小,不占空间方便携带,造价便宜。此外,此方式可让检体不外泄造成污染,达到快速检验之效果,给医生治疗癌症的快速判读指标,也具有商业化潜力,获得2021科技部未来科技奖。
台科大材料所学生徐祥辅指出,晶片的结构和制程是这项技术最困难的地方,自己花了很多时间一直尝试将晶片的表面处理好且封好,最后实际将晶片做出来,且测试的结果也都能运用在临床觉得很感动。
徐祥辅说,自己对半导体产业有兴趣,这个学习和实验的过程,让他对自己在一些晶片制程和结构有更实际的操作,也对产业相关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