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检测 有效揪出癌细胞
旺旺中时生活讲堂-健康系列讲座之基因检测27日举行,吸引许多民众参与。(邓博仁摄)
38岁男性连续3个月察觉鼻涕带有血丝,2017年初确诊第4期鼻咽癌,接受同步化放疗后好转,但后来感觉下背痛,且贫血未改善,才发现癌细胞转移至骨头,部分骨头已被「吃穿」。为让治疗对症下药,后续接受精准医学检测,找出最佳治疗方式,经由并化疗、anti-PD1后,骨中癌细胞都被清除,他也顺利重返职场。
本报昨日与新光医院合办「旺旺中时生活讲堂」邀请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林瑛珠、胸腔内科主治医师郑景元,金万林生技邹瀚兴博士及研发经理陈道鹏分享精准医学的应用。新光医院副院长叶建宏说,该院约在3年前设立精准医学中心,与各生技公司合作,不同于部分医院一条龙式服务,新光对生技公司敞开大门,借由良性竞争提供优质服务。
美国前总统欧巴马2015年提出精准医学概念,针对不同基因型态提供不同用药方针。林瑛珠医师分享病患案例,病患数年前确诊鼻咽癌第4期后,借由同步化放疗后,消灭了头颈部的癌细胞,但后来却转移至骨头,影像检查发现许多黑点,甚至有骨头被癌细胞「吃穿」。
为找出一线生机,接受了精准医学检测,检出PD- L1 positivity90%、MSS,以及KRAS、ALK、FGFR3、JAK1、PDGFRA等变异,显示使用anti-PD1可能有效,但单独使用非好策略。经化疗、anti-PD1的合并治疗后骨中癌细胞得以消灭,也成功重返职场。
郑景元医师也分享一名60岁的肺癌男子,使用标靶治疗后出现抗药性,转接受化疗,但化疗相当耗体力。经检测发现,男子产生了罕见的抗药性基因MET,与该基因匹配的药物尚未取得台湾药品许可证,在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协助下,成功申请专案进口,目前状况稳定,体重也未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