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发现癌细胞潜移机制 有助提升癌症治疗效率

「上皮间质细胞转型」基因结构与细胞型态转换示意图。(台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癌细转移是癌症治疗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若能够提早预测肿瘤是否转移,就能更精准且及时针对患者进行治疗与防范。台湾大学医学系教授黄韵如团队历时5年研究,从基因体结构出发,利用「高维度捕获染色质构象技术」(Hi-C),发现基因体在癌细胞潜移过程中的多元机制,有助于提升癌症治疗效率,获登国际知名期刊《基因体生物学》(Genome Biology)。

当癌细胞准备转移时,会产生「上皮间质细胞转型」,由排列紧密、不易移动的「上皮型癌细胞」转化成「间质型癌细胞」,细胞的排列会转为松散且利于细胞爬行。但黄韵如研究团队透过了解染色质的结构差异,发现上皮与间质基因的表现程度,是利用截然不同的调控规则及机转来改变染色体所达成的。

此研究成果的一大突破,是透过「高维度捕获染色质构象技术」捕获技术,从解析基因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展现DNA的折叠艺术,揭露出癌细胞为了转型,在上皮基因精雕细琢,而在间质基因大刀阔斧的奥秘。

黄韵如教授研究团队利用特殊技术,首次开发出单细胞「高维度捕获染色质构象技术」的方法,并借此观察癌细胞的异质性,单就分析第2号或第10号染色体的立体结构变化,就足以初步预测是否具有易转移特性的癌细胞,判断肿瘤是否容易产生远端转移。

这项重大发现,不仅成功开创一条新途径来破译「上皮间质细胞转型」调控背后的复杂性,更提供未来从基因结构预测肿瘤发展的新方向,进而提升癌症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