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治疗癌症 下周揭存活中位数

卫福部长薛瑞元昨天允诺,预计下周公开癌症相关细胞治疗案件数、存活中位数等成效资料。图为医院内癌症筛检中心。(本报资料照片)

再生医疗Q&A

《特管办法》2018年上路,开启了台湾细胞治疗的时代,癌症病患为求一线生机,高达7成花费100到200万元、2成花费超过200万元接受细胞治疗,但至今未见成效资料,引发朝野立委诟病。卫福部长薛瑞元9日承诺,预计下周公开癌症相关的细胞治疗案件数、存活中位数等资料,但要讲「成效」还言之过早。

现行《特管办法》开放6项细胞治疗,其中自体免疫细胞治疗适用于「经标准治疗无效的1到3期癌症病人」和「实体癌末期病人」。有立委认为,《特管办法》已开放的项目中,最大宗的癌症治疗迟迟未公开成效,等于让病患在资讯不对等的情况下,花大钱买希望。

薛瑞元昨天允诺,预计下周公开相关成效,包括癌症相关细胞治疗案件数、存活中位数等。他坦言,成效公布的确有困难,原因是时间太短,尤其针对癌症评估成效是有困难的。《特管办法》虽上路5年,但不是每个案子都执行了5年,案子是陆续进来,有些收案时间过短,要评估成效还言之过早。

台湾免疫暨肿瘤学会理事长张文震表示,外界对于疗效的定义太过简单化,不是分成「有效」和「无效」而已,临床资料数据需要经过非常严谨的临床试验,才有公信力。但国内在《特管办法》规范下,并非着重严谨的数据,而是让病患寻求最后一线治疗希望,有些人甚至在生命最后几天才接受治疗,这样的情况下,该如何分析疗效?

张文震以美国的细胞治疗发展为例,黑色素癌走在最前面,已经进入第三期临床试验,而肺癌已进入第二期临床试验,这必须投入极大的经费资源,以及设计严谨的实验流程。至于台湾《特管办法》首重安全性,确保打了不会出问题,但对于疗效没有那么清楚,顶多是白打。

他也提醒,网路发达之下,资讯取得变得容易,网路上也有不少人分享自己或亲友到哪间医院做了什么治疗,但回归医疗标准面,务必和自己熟悉、信任的医师好好讨论,而不是认为自己已经读完资料、想要做细胞治疗,A医师不建议我做,就去找B医师,反过来说,医师若把选择权完全推给病人,也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立法院昨也做成附带决议,《再生医疗法》正式施行后,《特管办法》第二章第一节细胞治疗技术即公告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