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师大研究:闽南人了解原生族群文化程度 高于客家人与原民

台师大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团队由国文学系授钟宗宪教(中)主持与研究团队发现,「节俗」是最接近生活且最能展现生活总体的文化单元,内含思想文化与物质文化。(台师大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台湾师范大学今(16)日公布一份民调,超过5成的国人自认不了解原生族群文化,不过闽南人对自己所属原生族群文化的了解程度,又明显高于客家人和原住民族。

台师大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团队由国文学系教授钟宗宪主持,团队成员包括各级学校教授、教师及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共计30人。经过4年多的讨论,研究团队认为「节俗」是最接近生活且最能展现生活总体的文化单元,内含思想文化与物质文化,以此针对「国人对于文化、文化教育的看法」展开调查,以台湾地区(包含金门县、连江县)为调查范围,委外电话访问全国15岁至59岁民众,其中接受调查的也包含新住民。

钟宗宪表示,调查显示,在国人族群身份认同当中,闽南人约7成5,客家人约1成1,其次如中国大陆各省、 原住民、新住民等均不满1成,和台湾族群占比一致。

调查指出,关于文化教育的落实,过半数的受访民众认为家庭教育最为重要,超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这项观点也反映在语文教育,有7成2左右的民众同意「国语文、本土语文的能力弱化会造成传统文化的流失」。

至于生活中最容易接触文化的场合,调查指出,以「宗教祭祀」与「艺文展演」较高,其次包含「网路社群」、「节日礼俗」、「影视阅听」、「旅游休闲」、「人际往来」与「日常饮食」等场合的占比也高于2成。

文化教育的价值,以「培育品德涵养」的比例约4成4最高,其次依序为「维护传统习俗」、「提升生活品质」、「追求创新发展」,而「探究生命意义」、「符合世界潮流」的比例较低。若以单纯学校教育来看,受访民众表示,语文类科、社会类科是求学过程中认识文化的两大课群。

针对调查结果在进行深探,台师大研究团队也观察到学校教育现场变化。以入学考试的5大类科为例,55岁到59岁民众表示,从国文课程接触文化教育内容的比例高于社会类科,其他年龄层均以社会类科的比例最高。受访者子女全部都已成年者表示,从国文课程接触文化教育内容的比例过半,没有子女者或有未成年子女者均以「社会」接触文化教育内容的比例最高。

台师大研究团队分析,12年国教提出的「探究」来弥补单纯的知识学习,以及新课纲在国文课程的学习内容提出「文化内涵」、本土语文课程列出「社会与生活」主题,都可以精进社会类科的教学成效和增强本国语文课程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激发对于过往文化教材的重新思考。而且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受访者有未成年子女者对自己所属族群文化的了解程度,相对高于子女全部都已成年者、没有子女者,间接反映出高中以下学校教育对于家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