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笔黄喉貂野外交配纪录画面曝 壮壮、熊妹缠绵38分钟
记者高堂尧/南投报导
皮毛亮黄、双眼灵晶有神、身形和尾巴修长的黄喉貂,是公认的可爱野生动物,玉山国家公园塔塔加游憩区则是目前台湾山区目击黄喉貂的最佳地点,玉管处委外团队经5年多研究记录其生态习性,于去(113)年12月记录到黄喉貂交配影像,也是全台湾第一笔野外貂科交配的珍贵纪录。
▲黄喉貂交配。(图/印莉敏摄,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提供,下同)
玉管处表示,为了解黄喉貂的族群亲缘结构及繁殖育幼行为,自民国108年起委托野声环境生态公司,持续针对塔塔加地区族群调查;而处方分别在110、111年捕捉系放的母貂「熊妹」和公貂「壮壮」,研究人员即于去年底首次直击牠们在树上交配,拍下全长38分钟的影像资料,现场同时还有其他3只公貂在附近活动,推测可能是要竞争母貂交配权。
▲设置诱饵站进行黄喉貂个体辨识。(图/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提供)
玉管处说明,相关研究成果显示,黄喉貂虽看来萌萌,生性却相当凶猛,且具有貂属动物中罕见的雄性合作狩猎行为,在育幼策略上与其他中小型食肉目动物也有所差异,一般貂科动物育幼期约3至4 个月,但台湾的黄喉貂交配期推测从初秋持续至初冬(9月至12月),而初春为黄喉貂生产育幼时期,且幼貂跟随母貂的时间可长达1年以上;该处未来规划拍摄黄喉貂生活史的生态纪录影片,希望能完整记录保存其生活史行为,并作为保育宣导使用。
▲黄喉貂个体进行追踪研究。(图/林文杰摄,玉山国家公园管理处提供)
不过玉管处亦指出,塔塔加游憩区近几年因交通便利、适合全家老少户外健行漫步,巧遇黄喉貂的机会大增,但去年也发生3起黄喉貂路杀事件:2起发生于新中横公路同富隧道,因隧道视线差,不会过马路的黄喉貂易遭车辆撞击,其中一只个体更是研究团队于民国111年底标放的幼年个体(现在已成年);另1起发生于台18线,为标放的老年个体遭路杀。
▲母貂及仔貂活动范围。(图/野声团队提供)
此外,研究团队调查同时也记录人貂互动情形,发现黄喉貂会频繁造访新中横公路炊煮区、游客中心等游憩热区,觅食垃圾或对游客作出乞食等非自然行为;但黄喉貂具犬猫共通传染病毒(如:犬小病毒及腺病毒等),人类的厨余垃圾与宠物上山都可能提高疾病传播,造成其族群生存隐忧,玉管处吁请游客到访时,应开大灯并放慢车速、遵守无痕山林法则, 共同守护黄喉貂的健康与栖息地,如发现黄喉貂请协助观察其行为,并立即上玉管处通报平台通报。